以学术会的方式做药品推广,这是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引入中国的国际通行做法。各类大小学术会已成为药企会议费大增的客观因素。(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某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展位、卫星会/研讨会及现场演示或培训申请表(部分)。(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葛兰素史克(GSK)一案的不断发酵正在掀开药企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直接或变相行贿的灰色径。中新药业这一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在加大主营处方药力度后,公司的推展订销会议费也随即出现了大幅上涨,2012年度达到4.7亿元,比2011年大增49%,这一数额也创出医药上市公司明列的会议费支出之最。
“会议费较上年同期增加49%,主要是加大市场投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同时,销售费用中推广产品的会议费相应增加”,这是中新药业给出的解释。但在业内看来,中新药业推展订销会议费的暴增,其实也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国内药企要做大医院市场,不得不遵应游戏规则参与其中的一个极端案例。
为了将药品成功推销进医院、并撬动医生的处方权,让医药代表成为医生的“用药导师”已成为圈内药企的共识,而由外企引入中国的学术营销,由于其隐秘性和“合规性”而受到此前采用带金销售(销售提成)模式的公司的青睐。
那么,究竟学术会议盖头下的会议费是否支出了不应该支出的费用,进而导致了药价虚高?处方药公司会议费高企的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行业“规则”?
惊人的会议费
说起中新药业,若不是因葛兰素史克涉嫌在华行贿门引发的药企会议费争议,想必很多不炒股的人对其都不甚了解。但说起速效救心丸,则在国内中老年人群中耳熟能详。而中新药业正是这一经典老药的秘方拥有者。
依照医药圈内的说法,中新药业的会议费高企,源于多年前的营销。自原董事长郝非非接手中新药业以后,公司就对营销系统架构做了深度调整,而加强对处方药的学术推广成为当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