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人天,50人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中国共生智库国际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富国阳谋》,提出相对全面经济学框架。2012年开始在学术界唯一公开长期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前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权威”,其在中国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片面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有两个政策:一是 国家在低收入阶段不能比较优势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 国家收入水平提高之后要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实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毕业于美国大学的林毅夫在其2012年出版的遵循主流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新结构经济学》一书中称:“新结构经济学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过程,必须与该国比较优势的变化相一致,后者反映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产业中的企业具备自生能力。” (林毅夫,2012:24)
但事实上他应该知道,中国从低收入的1994年就开始片面比较优势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互联网科技产业,当时高收入的美国也才刚刚开始发展。
正好在1994年,林毅夫等一批海归经济学博士利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本支持创办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在中国大力推广被他们等同于“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北大国发院创办资料参考链接:我与CCER
并且他们依靠美国资本和主流经济学派的支持取得了成功,基本在中国经济学界形成垄断学术资源、其他经济学派的寡头格局,已经达到了主流经济学的学者难以在主流期刊发表论文、不采用主流经济学的片面数学化方就难以发表论文、经济学被认为不是经济学、学生就读经济学等非“现代经济学”专业要被群嘲等不公平不正常状态。
(强烈呼吁中国企业和基金会以团结和远见资助创办中国原创经济学教育科研机构,反击主流经济学派及其分支的垄断,建设公平正常学术,联系微信zgjjxcxlm)
然而,标榜研究的林毅夫们 应该都知道, 1993年美国人均P高达26387.3美元,而中国仅为525.4美元,中国仅为美国的约1.99%。1993年9月,美国宣布实施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4年6月,中国片面比较优势,紧追美国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进入快车道,而当时正是用片面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安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高峰期。中国没有像很多国家那样上当,所以才有中国互联网产业30周年成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