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医|西医 → 文章正文

    中国产业经济学PK:中国相对全面经济学完胜主流新古典经济学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4-12-02 16:57:47

      而如今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不仅具有强大的“自生能力”,而且还能够杀到美国本土市场,对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美国互联网科技产业构成强大竞争压力。

      林毅夫等经济学信徒依靠美国资本创办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主流经济学片面比较优势理论的30年,恰恰是中国片面比较优势成功发展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的30年,是不是很?

      此外,林毅夫在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发言中提到:中国现在有全世界最好的产业配套优势,特斯拉在美国发展十几年,最高产量不到3万台,濒临破产,来华之后借助中国的产业链配套优势,第二年就生产48万台,实现逆袭,成为世界首富。

      事实上,能够为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特斯拉做供应链配套的中国零部件厂商,基本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中国采取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扶持起来的。例如,为特斯拉提供新能源电池的宁德时代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持续地获得高额补助,2020年补助在其净利润中占比已接近20%之多。

      林毅夫引用中国产业链配套优势和特斯拉的案例,数据如数家珍,显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片面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

      林毅夫一边夸中国的产业链配套优势,一边反对中国为培育产业链配套优势而片面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产业政策,这种双重标准是不常可笑?

      依据片面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一方面认定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实行高科技“赶超战略”片面比较优势没有“自生能力”,一方面认定中国在中高收入阶段片面比较优势继续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错误的。

      林毅夫最喜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史“刻舟求剑”,来指导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利用公共中国应该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非洲。

      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史表明,由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关联效应,乃至鼓励产业转移的结果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到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并且转移范围逐渐扩大,蚕食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空心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经济衰落,例如与中国可比性最强的发达国家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衰落史就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受到林毅夫等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并且已经带动了化工、钢铁等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产业流失导致大规模失业潮和经济衰退,中国正在重蹈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覆辙。

      为什么在这方面林毅夫不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史提醒中国防止产业空心化呢?可见,他还是在奉行双重标准。

      其实林毅夫作为过来人,显然对真实完整经济史心知肚明。呼吁林毅夫的暂时支持者们,尤其是林毅夫主导的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学生们,需要加强对真实完整经济史的了解,以便“兼听则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