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指导 → 文章正文

    学学他们是怎么“写论文”的-新华网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3-10-15 19:16:45

      他们,是千村万寨在“人才下沉”中迎来的“城里专家”,是为老少乡亲脱贫致富指点迷津的领人。他们就是科技特派员(也称“科特派”),一群常常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赞美声相联系的人。

      只是,我们赞美他们,也要去理解他们。让希望的技术在神州五色土中发芽的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晨曦中,还在些什么,等待些什么?

      10年来,朱凤娟每年4月到10月都在湖北边远贫困山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度过,为大清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周边的山区农户提供高山蔬菜种植技术服务。

      回忆最初下乡时只身居住的破土屋,这位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打开了话匣子:“厕所就在猪圈,水源是一个露天的雨水坑,自己干活做饭,没电视没网络,还经常停电。”

      “从武汉坐班车到村里要差不多10个小时,中间还要换车。赶不上班次,就得等第二天了。”朱凤娟说,在山上要去不同试验地,只能租老乡的摩托车。

      大山无言,默默朱凤娟的付出开出花来。如今,长阳县高山蔬菜年播种面积44.2万亩,年商品产量150万吨,产值达20亿元,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回过头来看,就是对家里亏欠太多。”讲到这里,朱凤娟的眼泪不住往下淌。由于一年多数时间在山上,家里顾不上,只好把女儿送到外地亲戚家,早早就过上住校生活。“有时别人问我女儿读几年级,我都不清楚。有一次见到女儿,突然发现她长好高了,我都很惊讶……”

      32岁的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莫荣利,算是“科特派”中的年轻人,过去一年多,他有至少70天待在对接的企业,即便回到武汉也一直保持沟通:“我很多微信群都设置成免打扰,但他们的群,我都做了置顶设置。”

      常在异乡,常在上;时间不是自己的,精力好像也不是自己的。“科技特派员意味着和责任,能下来,也得靠情怀吧。”莫荣利回忆起入行这些年,没有配套项目资金和金,服务往往要靠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但是,他为南漳县建起了300亩蚕桑科技示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好像也挺满足的。”

      “我做不了。”这是莫荣利的无力感。比如面对“一身是宝”的桑树时——桑葚除了鲜食,还能加工成酒、果汁、桑葚膏、桑葚干等;桑叶既可用作畜禽饲料,也可作为烹饪食材,还可制桑叶茶、磨粉做成面条馒头……具体怎么加工?“学果树学出身的我,这时就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难以全面满足眼下企业挖掘产品多元化的需求。”

      莫荣利表示,其实科技特派员为数不少,大家学科背景也很多元,但多是“单打独斗”,服务点对点对接,组成团队协作开展服务是一大短板。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