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闯出农业大国的现代化之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3-02-14 17:51:36

      1996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陪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到杨凌视察。连说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这个小地方聚集了这么多科研人才,没想到这儿的条件这么差。”

      视察杨凌后的第二年,、国务院在杨凌设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技部等20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建设。

      西野花梨

      “设立杨凌示范区不光是为了解决杨凌的问题,用岚清同志的话讲,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张光强说,“杨凌要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探。”

      杨凌试验的第一步,从管理体制开始。杨凌示范区成立当天,管委会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公务员,此举开了陕西省先河。

      直到今天,这个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的示范区,也只有不到100个编制的公务员队伍。党政合署办公,行政区划上,随便碰见一个公务员可能都身兼多个部门的职责。

      “大局制”有效发挥了管委会的工作效能,用张光强的线%的财政来做事。而人事关系的简洁,为后来的迅速推进埋下了伏笔。

      示范区成立两年后,国务院批准杨凌地区的10所农林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合并成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杨凌开始“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

      因为涉及到学校和科研单位至少数百名处级以上干部的位子,“思想不通、对有抵触的并不在少数。”张光强回忆说,但随着的进行,大家逐渐有了认同感。

      合并之后,学校首先围绕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建立,开展了一场思想大解放的讨论。以前,教师对“产”的理解就是办校办产业。通过大讨论,统一了认识:这个“产”,不是校办产业,而是农村经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这个大产业。教育和科研都要围绕这个“产”来进行,建立能促进其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设立了“推广教授”和“推广研究员”岗位。“对搞推广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就不从发表论文上进行考核,而直接评聘为‘推广教授’,按照一定标准,给身在农村第一线的‘推广教授’按发放补助。给为农民带来显著收益的推广者给予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武学告诉记者,“效果很好!”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李华是这场中的亲历者。1986年,年仅26岁的他,作为在法国学成回国的第一位中国葡萄酒学博士,来到当时的西北农业大学,筹建了葡萄酒学院。

      “这是我最热爱的事业,可在示范区成立之前,我也想离开这个地方。”他曾经对记者如是说。而这场,不仅把他留了下来,更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