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现在的学生,甚至有很多家境非常富裕孩子,进了大学整天考虑进个银行,找个安稳的地方,成家混混过去算了。我知道有些人家财富,三代都用不完,父母也支持孩子做研究工作,他们依然没有做大问题雄心。显然做大问题的雄心,跟他们家庭的财富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从小的教育有关联,从小就没有建立的信心,整个社会就没有激发孩子,从小就有做大事的雄心,到后天去培养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和一流学者相比,缺乏应有的雄心,当然更缺乏的就是脚踏实地。
贾博士在中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其中之一是中国环保政策的改变对中国人行为的影响,视角虽然独特,但也显而易见。
也不是自夸,虽然我没有仔细读过贾博士的全部论文,这一问题理论基础自然就是波特悖论,十几年前这方面文献读很多,成功大学的学者这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也让一两个硕士博士做这方面毕业论文。记得当年在工经所做博后的时候,金碚老师就曾经希望我做这个题目,甚至说可以《中国经营报》在全国记者站帮我收集资料。考虑博后工作时间和有限经费,当然也是巨大数据收集量和处理量,这些可能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多年之后对自己的这次放弃,依然耿耿于怀很难释然,我们缺少研究的踏实地的。
贾博士选择了中国发布空气质量指数对中国人行为等影响,思很巧妙,方法也基本可行。这种研究,思想性不一定要求太高,因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选择工具变得极其重要,贾博士也说这工作做得非常辛苦,几经反复。个人认为数据收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数量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每天都有公布的数据,尽管现在已经是电子数据了;范围之广,涉及到全国300多个城市,这样数据量是一般研究者难以承受的,这就体现了贾博士作为女学者细心和坚韧,其艰苦程度是男学者也很难承受的。
尽管获得数据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国家数据,只要想办法都还是可以实现的,问题是我们很少最大的努力去挖掘数据,通常看到的一类数据是被学者无数遍的重复使用(比如中国企业数据1997-2006)。某种程度上,现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