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法律论文 → 文章正文

    【真题论文计划】本专题掌握: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把关人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11-12 04:03:13

      1、个人在网络中的表现更为大胆,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他个人本能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而是因为使社会孤立恐惧产生的条件出现了缺失,或者说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不可能被孤立起来。以电脑为媒介的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以人们渴望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的公开性与否并不是由使用的媒介来决定,而是由对象来决定。这样就不会必然得出网络上意见表达是公开还公开的。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网络空间中不会发展起相应的群众与群体规范来,这种群体规范必然对其产生于现实中类似的压力与社会孤立恐惧感。

      反观微博、微信等新,无论是微博的关注分组功能,还是微信的朋友圈,网络社群的存在依然表明人们对孤立的恐惧并没有消失,人们还是离不开基于人际关系的网络社群,其目的便是规避被孤立的恐惧。由此可知,网络时代这种恐惧并没有消失,只是被物化的工业品或者被虚拟的给隔开而变得更为隐蔽。

      在网络中,群体压力依然不可忽视,网络论战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说在现实空间内造成的尴尬直接的指涉对象是现实具体的个体的话 , 那么在像互联网论坛这样的地方 , 的对象则变成了ID或者你的的昵称。在网络世界虽然你可以更换 ID, 但是对同一个ID , 其他ID对它的孤立效果仍然存在。只不过与现实空间中个人名称与人格主体的不同分割相比 , 在网络空间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可分离性而已。

      中国网民结构呈现出“三多”——学生多、年轻人多、底层人群多,导致网络空间着解构、恶搞、怨恨等因素。由此带来包含成分的情绪化宣泄和“群体极化”事件使得意见气候更容易并扩散。再加上网络的出现凸显了网络“意见”的作用,强大的粉丝会形成对某些不同意见的强制使之沉默。

      首先,新下信源的可控性和单一性消失,代之以信源的多元性和意见表达的多样化,它们了传统时代以、为代表的大众主导的作用机制,由信源单一性造成的“被孤立恐惧”的意见气候也就无法存在了。

      再者,新背景下的受众不再是简单、二元对立的分布,而是呈现多数与少数之间互动的局面,信息流动加快,沟通更趋。

      最后,网络发言匿名性所带来的安全感着“被孤立的恐惧”,人们可以在网络的虚拟中更加真实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气候不再是发言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新背景下,信源的多元化、受众的多向互动、网络发言的匿名性都对传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了挑战,其理论根基随着新的的改变而变得不再适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