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分析中,澎湃新闻发现陈坤本科论文全文除了结合文献资料来论证观点之外,还结合了大量自己在做演员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比如自己观察到的漫画现象、毕业大戏《人》中饰演的文清,电影《国歌》中饰演的聂耳这些角色;翟天临的硕士论文第三章中多引用经典电影影片如导演王家卫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达斯汀·霍夫曼的电影《雨人》等。
据澎湃新闻对比翟天临硕士论文不完全统计,全文共有至少20处出现错别字、重复、语句不通等问题,其中如“把握”写作“把我”。而最让人意外的是,翟天临在致谢部分,甚至将指导老师“陈浥”写作“陈邑” 。
如从论文摘要开始的第二句“后来我发现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英雄形象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作品中都传达出打出了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文学、影视主题中的重金属,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英雄主义的浇灌,就会变得非常的轻飘。”“传达出打出了”系重复错误。
结语部分第一句话“综上所述,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演员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对于角色人性化的把我是必不可少,甚至直接影响角色成败的必然因素。”“把握”写作了“把我”。
同时,通过知网查重结果全文对照显示,翟天临的硕士论文结语部分在未的情况下,与作者刘荔在《南京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浅分军事片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一文中的部分表述直接相同,未显示有文字重复的情况仅为两句话。
澎湃新闻从知网上下载了作者刘荔一文,对比发现,翟天临的硕士论文去除“结语”二字总计440字,其中有369字与刘荔的部分表述直接相同。
翟天临与作者刘荔直接相同的表述为:“从‘高大全’的英雄到‘平凡’的英雄。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思考和实践之后,我们影视剧本创作逐渐从纯粹的功能中解放出来,重归反映现实的轨道。英雄观的更新导致创作手法日趋,英雄形象的塑造所发生的变化,源于影视艺术工作者对英雄概念理解的深化。他们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逐渐领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这种新的英雄观指导着他们的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在银幕上演员需要把作为人的英雄人物的性格刻画更趋于复杂化,脱去‘高大全’外衣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以普通人的人性力量观众英雄人物的塑造由单一化多类型化在英雄气概共性中又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特征把塑造英雄人物作为根本目的转变为英雄主义的体现与张扬。使我们看到了个个伟大而平凡的英雄,一个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英雄,一个个可亲、可信、可学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