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奇葩论文为何能通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22 06:57:02

      杨阳: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奇葩”,我觉得其实并不难。首先是看论文的主题是否可以归属于某个学科、分类之中。如“传统文化和蟋蟀的战斗力”这样的论文,该归到哪儿呢?其次,看它的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合理等,“传统文化”和“蟋蟀战斗力”之间又有何关系呢?其三,看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包括材料的应用,研究方法是否科学,链是否充分等。有些东西可能需要专业的素养,但有些,根据常识就能判断,这样的文章发表出来,确实太可笑了。

      晨报:有些“奇葩论文”的作者还曾公开接受过采访,且并不认为自己的论文“奇葩”。这可能也是这些“奇葩论文”能够发表的原因之一,即审稿者也和作者一样,并不认为这是“奇葩论文”。

      杨阳:这并不奇怪。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非常快,许多地方的大学、学院也都在办自己的学报,但相关的学术积累、人才储备并没有跟上学校本身的发展,所以导致编辑质量参差不齐。据我所知,那些在各个领域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是很难的,也基本上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奇葩论文”经常出现的地方,还是地方院校的校刊,比如此次曝出的几篇论文,大多如此。

      晨报:人文社科领域的“民科”看起来更加隐蔽,或者更有性,如“行长面部宽高比和银行绩效”之类的论文,固然很容易判断,但有些表面上确实似模似样,如此前有一位教授曾在抽检博士论文时,发现一篇奇葩论文,题目长达60字,该教授还曾列举出论文中各种“奇葩”之处,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杨阳:如果多加关注,我们会发现,“奇葩论文”一直都有,尤其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传统文化的中的糟粕有关,比如“行长面部宽高比”的这篇,无非就是相面,还有很多、之类的论文,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尤其是这些年传统文化很热,这样的“奇葩论文”也就再一次多了起来。

      晨报:传统文化其实也同样是严肃的学问,虽然过去相关的学科比较少,但这几年专业学科也在不断增加,问题在于,对于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有去粗取精的态度,应该有和科学的观念,这可能是未来传统文化发展更需要注意的。

      杨阳:传统文化是个很大的概念,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风水、算命之类的,显然就是糟粕。而且,因为现代学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