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种模式不尴不尬,所以从临床医学学位中又分化出了临床医学学位(住院医师)。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学位也不能医学生,它的毕业要求居然还包括写论文。
即使医学生毕业当了医生,依然无法逃脱被论文支配的恐惧。没有论文就没有晋升,工资上不去,福利拿不到,夫妻分居的调动不了工作,这种压力简直是逼人犯错。
2018年7月17日,青岛。一位副主任医师在进行一场四级手术。在有些医院,如果评不上职称,就很难有进行这种级别手术的机会,对医生的个人发展不利/视觉中国
外国同行们大概没解中国医生的难处。在美国,医学院教授晋升才会看重论文。而对医生来说,他们更担心的是考试,而论文最多只是晋升时的参考。
看来中国的医生真是苦,要从大学写论文一直写到退休。不仅上班要时刻提防着医闹,下班回家还要打开台灯,熬夜刷文献写论文。
不过如果把你眼光放远一点,就会发现在中国苦的不只是医生。不知道你的家里,是不是有中小学老师、技术员或者图书馆员这样的亲戚。如果你和他们聊过,就会发现他们居然也在为写论文发愁。
提到发表论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一肚子气。毕竟让小学老师发表论文,这种要求太莫名其妙了。如果说大学老师写论文是证明学术水平,医生写论文是为了了解科学前沿。那小学老师写论文难道是为了了解儿童心理学吗?为什么小学老师要和大学老师一起受这份罪?
2014年3月29日,海南考区的考生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参加2014年全国职称英语考试。除了写论文,关于职称吐槽最多的话题就属职称英语了/视觉中国
这都要怪职称制度。在中国,看起来不搭界的医生、教授、农业技术员和图书馆员,其实都算同一类人: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决定他们工资的,就是他们的职称。
职称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 年代。当时由中央统一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免、调配和职务晋升,把技术人员也归为“国家干部”序列。他们的职务就等同于行政级别,决定每个月拿多少工资。
198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重新把职称和待遇联系起来。按照当时的设想,根据不同的专业能力,每个人都有不同职称。而每个职称都对应着相应级别的职务,这样就能人尽其才。
2015年6月17日,训犬员对警犬进行训练。只要是专业技术人才,就都要考取对应的职称才有待遇。就连警犬,居然也分一级二级专家级三个等级,还要考试晋级/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