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观点 2018年经济学诺贝尔得主的“内生增长理论”在讲什么?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1-26 21:49:37

      女人性饥渴的八大表现

      本文将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法律经济学这两条学术发展脉络,分析介绍“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要素,以及与内生增长密不可分的最优知识制度(比如专利法)设计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是基于创新与知识增长的。其经典理论是由罗默博士在他的1983年大学经济学博士论文,以及1986、1990年的两篇经典论文中提出。由于知识的特殊性质,它的生产离不开合适制度比如专利法的有效。大学还是法律经济学(Law & Economics)这个学科的发源地。其学术脉络,从科思(获1991年经济学诺)的交易成本理论,到贝克尔(获1992年经济学诺)关于“犯罪与惩罚”的经典文章,直至老波斯纳(Richard Posner)的《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问世终成为法律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知识生产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变得以创新为基础。这就要求经济理论作出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直接将知识的产生和积累过程纳入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也就是把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内生化”。

      在罗默1990年(发表在芝大《经济学》上)的经典内生增长模型中,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推动力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由企业投资,在企业的研发部门中进行科研创新,而企业则最终拥有这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专利;专利制度实际上是赋予研发者(这里是创新型企业)某种垄断权,是对其研发努力的肯定和;企业在获得新技术的专利后,可以在专利的下,进行新技术的垄断性生产与销售,最终获得超额利润。

      和传统增长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内生增长模型里,技术进步成为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变量——因为有了知识产权(专利),公司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下,会自发成立研发部门,投资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与资本和劳动这两种传统生产要素不同,新技术,也就是人类获得的新知识,本身竞争性的,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人类的知识是可以不断积累和重复使用的。这一方面是好事,因为这种类似公品的性质能够让人们以很低的成本持续享受知识所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如果知识成为纯粹的公品,所有人都只会去搭便车,而不去投入人力物力去研发新技术。

      正如科思所的,为解决知识生产的外部性问题,可以引入对知识使用的排他性设计:要使用新知识新技术,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专利就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在企业具有足够动机进行持续研发投入的情况下,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会不断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知识的这种外溢和积累效应还能够使物质资本、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也具备递增收益,这就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关于要素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从而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