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诵复骊歌》正是通过一出出折子戏般的学人往事,展现出“大学”为大后方的中国教育与中国社会做了哪些事:从农业调查到国学研究,从藏地建设到交流,从妇女教育到牙医普及……
华文好书五月榜单中,《弦诵复骊歌大学学人往事》入选。作者岱峻将书写对象聚焦“大学学人往事”,展示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大学的几度折转经历,尤其是一代学人的气质与遭际。本文为书评。
要说《弦诵复骊歌大学学人往事》里提到的抗战时期成都大学学人,我最熟悉的应该是顾颉刚、钱穆,又或是吴贻芳、唐振常,但偏偏是头一篇《大地雄心:卜凯与赛珍珠及其》。
为啥?借用王国维《词话》的说话,这是“有我之境”“之境”的区别。能在书里读出“我”,印证“我”,能不激动吗?
“我”当然不是晚生了三十年的本人。是书24页有一张照片,说明是“1941年夏,金大农经系学生杨汝纶等在成都东郊进行农村调查”。
轰地一下,我祖父的回忆录里有一段话涌上了心头:“按学校,这年暑假参加系里组织的农村调查,为写毕业论文作准备,住在外东一所农校里。同学们穿着草鞋,戴着草帽,手拿一根打狗棍,终日走村串户。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四川华阳县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四种作物生产成本的研究》。指导教授是美籍教授布克博士。”
金陵大学,美国在南京创办,是第一个向中国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大学。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
这个布克博士,就是赛珍珠的前夫卜凯啊。而金陵大学农经系,是当年中国农学界的金字招牌。卜凯的先后同事与,大抵经历康奈尔大学农业系(胡适是那里的逃兵)金陵大学农经系,留在的如乔启明、崔毓俊,1949年后也与胡适俞平伯等一样,为了清除学派影响,“拔白旗”“反右”等一系列打击;而去了的钱天鹤(钱理群之父)、沈瀚(沈君山之父),则为农业起飞勾勒了蓝图,夯实了基础。
祖父后来改当教师、从政,同样是卜凯的祖母,却在四川富顺县农业局干了30年。1985年,她受到农牧渔业部的表彰,获得部颁“长期从事农牧渔业科技推广工作成绩卓著”的荣誉证书。
祖母是富顺县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四小姐,但她年轻时雨果(Victor Hugo)的一句名言:“人生是给予,不是”(Life is to give, not to take.)这跟金陵大学的校训“诚、真、勤、仁”颇为契合。
我们现在将金陵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大学、岭南大学都称为“大学”,其实是一种习惯。严格地说,1928年国民定都南京,教育立法,收权,至1934年,所有大学都变成了半国立或私立大学(也是此时收回的),中国人开始执掌校政,教也从必修课改成选修课。我问过祖父:你上大学时一定要念《圣经》吗?他说:不啊,有同学念,不想念就可以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