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中,把论文发表列入评价体系之中,到底考的是什么?如果考核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果考核的是学生对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研究的深度、甚至是在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能力,我觉得没有必要。
一般来说,高中教育是基础知识的教育,学习的是语文、英语、数理化这些学科中的基础,从他们的知识积累看,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可能需要大量的实验,这就要专业的设备、仪器等,专业性非常强,成本也非常高,一般的学生,要想参与这样的研究,并且有自己的发现、,可能性非常小。
育的规律上看,高中生做这样的研究,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事实上,中小学包括本科教育,一般都是通识教育。事实上,即便是进入了大学,本科生每学年都要写学年论文,但这些学年论文,其实也都常的,是学生在学习怎样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产物。直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才能算是接近学术论文。
真正的学术论文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呢?从硕士生、博士生开始,如果说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那么硕士、博士教育就是真正专业性教育,它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他们写学术论文,理所当然,实际上,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多数学生才开始有了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
当然,这都是普遍的情况。不可否认,一定会有学生在本科甚至中学时期,就有能力、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一些社会学科的研究,可能对研究条件的要求没那么高,多读一些书、多看看相关的论文、多做一些田野调查,也可能有自己的发现,也可能写出有一定水准的学术论文。但这样的情况,毕竟是个例,是极少数。他们的这些经历、资历,完全可以为他们在未来考大学的时候,成为加分项,这没问题。但如果把论文变成固定的评价标准之一,那就非常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