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大实话,与其说不写论文是为了让学生用来“学习和做科研”,还不如干脆承认,让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写得实在太烂但又不得不看而且还得认认真真地走程序让其修改及格的论文,还不如干脆放羊——这才是中国硕士教育真正的悲哀。
作为硕士生导师,常常在上述困境中,唯一的指望就是碰上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点学问的学生。这样的机会不是绝对没有,但确实难得。有一个,不知能否稍微改善一所有的利益攸关者都如此尴尬的境遇,那就是能否把学生找工作的热潮推迟到毕业之后。就是说,把大学里所有与就业相关的活动,都放到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里。当然,这样做,还需要教育部放弃一个本来就是但却为教育部非常重视的考核指标——应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在大学生计划分配的年代,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习,就是所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学校就清场。因为是计划分配,学生一毕业就拿着调配书去单位报到,这样的工作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中就能迅速完成(即使很多工作提前做,那也是保密的),所以一到暑假就清场也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不分配了,自主择业了,而且得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你需我要、你情我愿,这样,找工作需要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可我们一到暑假清场的惯习一直沿袭下来,有的学校还提前。于是,学生们也只能在时间上再往前提,从而占用“学习和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去找工作了。所以,问题在于教育部和大学的安排,实际上是学生不得不对写论文敷衍了事。
当然,这样的恐怕也很理想。我们也知道,在暑假中大学都有一个头等大事——招生,而且习惯上都要修缮教室宿舍,设施设备,以准备迎接下一学年,迎接下一届新生。所以,应届毕业的学生走得越早,学校就越主动。如此一来,占用“学习和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去找工作也就成为必然。这些问题,也许倒是教育部人士去认真研究解决的正题。若非,我们大家就还是一起受吧!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