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协委员们讨论工作报告。报道称:全国政协教育界别有三个组,虽然都关着门,但隐约听见两个屋里传出来的激烈辩论声。会场上,也有来自教育部等部委的人士旁听,并对委员们的一些问题当场回应。
据报道,当天讨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硕士能否不写论文?”报道中披露:浙江大学陈英旭委员首先发感慨:“硕士教育基本上是两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再加上寒暑假,真正学习和做科研的时间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做科研,让他出学位论文,势必会影响学术质量。能否考虑硕士生不要做论文,就是让他学习和做科研” 。
教育部人士回应:“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但是现在不敢做。因为我国相关法律,研究生是课程和论文研究并重的,特别是论文,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没办法,迫切感觉要修法。”
看了这样的对话,对陈委员的感慨又多生出几分感慨。我没有接触过大学里的理工课,知之甚少,完全没有发言权。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窃以为对是否写论文不能这样“一刀切”。国际惯例,硕士分两种:一种是“M. Phil”即研究型硕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读博士作准备的,必须写论文。但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的课程成绩优良,对自己的研究题目和研究计划准备得好,可以直接转修博士学位,亦即我们所说的可以硕博连读。
另一种是“Master”,亦即我们所说的专业硕士,主要是为就业作准备。有些专业,光读本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还要经过硕士阶段的专门培训。专业硕士,可以要求写论文,也可以不要求写论文。所以,不应该一概而论。
中国的硕士教育现在有很多问题,但是问题并不在是否写论文上。陈委员讲的硕士教育的情况均属实,但提出的对策则好像有点问题,教育部人士的回答尤其是“修法”则更令人匪夷所思。
陈委员说:“硕士教育基本上是两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后一句。就是说,全力以赴找工作,其实恐怕是在两年半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项活动(也许应该排除谈恋爱)。说半年时间,实际上是估计不足的,真实的情况恐怕是将近一年,而且学制短至两年的仍然也是如此。当然,学制更长一些的本科和博士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陈委员的对策是“能否考虑硕士生不要做论文,就是让他学习和做科研”,显而易见,这样的设想太过理想主义。不做论文省下的时间,就一定会用来“学习和做科研”吗?恐怕大部分学生仍然会用来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