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提高门诊静脉输液使用合理率中的作用。方法:从某院2014年8-10月的门诊静脉输液处方中随机选择1500张作为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并从之前未实施药学干预的门诊静脉输液处方中随机选择1500张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静脉输液相关指标和门诊处方人次、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和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门诊处方人次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和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提高静脉输液使用合理率。
目的:通过对PBL和Sandwich教在心血管试验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的研究,探讨PBL和Sandwich教在心血管专业教学方面的各自优势及其不足。方法:选取43名临床医学专业进入2013年心血管试验班的学生,采用PBL或Sandwich教,课后给学生发放调卷,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数字等级评分法评估学生对不同教的感受度。结果:多数学生认可PBL和Sandwich教,对前者的满意度更高,在学生参与度、团结协作、课堂气氛、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较后者更有优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两者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是否与观察例数偏少或讲授课程等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注意把握PBL和Sandwich教各自的优势,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医用高等数学在医学院校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内容抽象,基础面宽,难度大,使很多医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如何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本课程的实用性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结合本教研室在近几年开展医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教学的实践体会,从授课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强化医用高等数学与后续课程的关联方面对这门课的实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生物信息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于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展生物信息学课程十分必要。本文从医用生物信息学的理论课程介绍,实践教学环节,案例分析这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与医学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该课程能够为医学生从事未来的医学科研活动提供帮助。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全校基础课,该课程对于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但现今的大一学生相比早些年的学生在心态和学习基础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因此,现有的医学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还需进一步适应新一代学生的特征。总结了在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还提出了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观点与思考。
数理医药学亦称现代计量医学,是医学、药学及临床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能力工具,医学SCI论文尤其重视现代医学计量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是目前国内关于这门学科唯一的学术性期刊。由于现代医学、药学发展的需要,《数理医药学杂志》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学术园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