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科学家”和“工程师”着力的“用功点”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抽象理论、的形成,是按照理论思维的规律,在剥去大量的、具体的复杂现象之后,经人脑抽象思维的结果。这是“科学家”的“用功点”。若当要从抽象的理论出发,重点去研究解决一个具体的、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往往应注意把理论形成时曾在抽象思维阶段被舍去的具体现象因素再放进现实去,即解决现实问题时要联系当下的具体,增加考虑围绕现实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此“用功点”,往往是要经历一系列具体中间环节的过渡和分析,理论也许才能指导实际。即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时的“工程方案”,不考虑特定时点上具体的时空因素,简单搬用产生于某一国家在某一历史发展下的经济学个别理论、结论,去试图解决另一国家当今的具体复杂问题时,往往不是隔靴搔痒,就是容易出现被诺得主科斯所曾讥讽的“黑板经济学”。
2,要充分认识到迄今人类对经济社会的认知是很有局限的,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基于在人的认知的局限性前提之下,认识经济社会、能动作用于经济社会、又从曾被作用过的经济社会中抽象思维而形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
18世纪,曾在经济科学建立之初被推崇、所模仿的物理学,其发展本身经历了从经典力学到热力学、光学、电动力学,直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也并不意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据称人类现对世界的认识也仅仅占5%,对95%的暗物质世界还尚未认识。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家还正雄心勃勃在探索把研究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和研究宏观的广义统一起来的“终极理论”)。
相对成熟的物理学尚且如此,“年轻的”经济学又何尝不是?从经济学说史的竖截面看,没有古典经济学能产生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没有马尔萨斯,能有凯恩斯?从横截面看,在19世纪中期,要摆脱以封建庄园经济、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局面,社会当时主流的经济理论当然极需的是特的“国家经济学”和历史学派,反映资本主义工业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当时落后欲崛起的经济来说,肯定是隔靴搔痒,被不屑一顾,不管新旧历史学派思想是否被当时和后来的主流经济学派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