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在旅游景点中大谈的古典诗词只会令国外 游客兴趣索然。当然,好的,会适当游客的向往之情,有助于他 们领略风景名胜的文化魅力。例如,沣河发源于西安长安区沣峪,流至咸 阳市汇入渭河。 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 就有关沣河的记载。 《诗经· 大雅· 文 王有声》说:“沣水东注,维禹之绩。”《尚书·禹贡》说:“漆沮既从, 沣水攸同”。《集传》说:“沣水东北流,经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河。” “Records about the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 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外 国游客不理解中国古典诗词,责无旁贷应将中文深邃的诗词涵义浅化 再现。典籍只需要我们传达“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久负盛名的河流”。(五)类比(Analogy)12把中文资料中有关的内容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的内容。适当运 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人物或景点,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达到文化的融合。银川是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中心。从 明清以来,她就是伊斯兰教在西北部的居住地和中心。“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Yinchuan,the capital of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inchuan has been the place for Moslems to live and the center of Islamic education in the Northwest.”以朝拜圣地“Mecca”类比“银川”, 使外国读者对银川的了解更透彻更形象,易在心中产生共鸣。此外,将古 代帝王年号改为公元纪年,介绍历史名词,如“西域”的内涵等都可在处 理涉及中国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时使用,以消除交流障碍。 1.同类相似 将相似的两物进行比较,可使外国游客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 文化,并产生亲切感。例如讲到的王府井,可比作日本东京的银座, 美国纽约的第五大街,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 有罗米欧与朱丽叶,本是两个世界的人,翻译时只需要稍作类比,游 客便知其中故事。济公劫富济贫,在中国可谓无人不晓,可在人们未 必知道济公究竟是何等人物。 不过他们有罗宾汉, 可以类比, 翻译成 “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这样译来, 他们就 明白了(王小卫,2006)。 2.同类相异 将两种风景物比出质量、水平和价值等方面的不同。例如,对英国的13游客,可以中国的长城和英国哈德良长城对比;对日本的游客,可将中国 故宫和日本天相比等。但这种类比要谨慎,绝不能说过头而了游 客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同类相异还可以比较两种景物在风格上的差异,例 如,参观故宫时与法国凡尔赛宫作比较,游览颐和园时与凡尔赛宫花 园进行比较。这种东建筑和皇家园林艺术之比,游客听了不 仅可以享受到中国艺术和皇家园林的艺术美,也对东文化传统的 差异有了进一步认识(徐堃耿,2001:114)。 3.时代之比 在游览故宫时,外语导游介绍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不会有几个 外国游客知道这究竟是哪一年;如果说故宫建成于1420年,可能会给人以 历史悠久的印象;但是,如果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前72年、莎士比亚诞 生前144年中国人就建造了眼前的宏伟殿群,这不仅便于游客理解,给他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能使外国人产生中国人了不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的感觉。又如,讲到康熙,游客大都不知道他是哪个时代的中国。 如果对法国人说康熙与易十四同一时代,对俄罗斯人说他与彼得大帝同 一时代,并且,他们在本国历史上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这样翻译就便于 外国游客认识康熙。五、结束语众所周知,旅游本身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不 仅是为了欣赏我国的大好山水,更是为了领略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 作为民 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旅游英语的翻译承载了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语 言的文化信息的。由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14禁忌习惯不同,游客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各异,这就决定了 旅游英语翻译工作的跨文化性。导游是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之间互相交流 的使者,是两种文化的媒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担当着掮客的角色(谢 彦君,2005:142)。作为“民间大使”,应该把我国的风景名胜,历史古 迹准确无误地介绍给游客, 而对旅游景点准确的翻译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翻译中必须仔细推敲、深刻领会原始的文化内涵,积极了解译 文的文化背景知识,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减少信息缺损和文 化的现象,顺利实现民族文化的对播。15参考文献guage ,Culture,and Translat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 Malinowski,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A].Supplement I,in C.K.Ogden &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C].San Diego,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23. [3] 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9-42. [4]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245. [5] 丁蘅祈.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中国翻译,2002,(4). [6] 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4:300. [7] 黄忠廉. 变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14. [8] 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9] 刘小安.略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8(2):97. [10] 林润清.语言学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 汪宝荣.旅游文化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2005,(1). [12] 王小卫.跨文化意识与旅游英语翻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13] 徐堃耿.导游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4. [14]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142.16
推荐: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