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他表示,农产品价格和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研究的基础,他回顾了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历史贡献,以及现实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大等,并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价补分离,因品种施策。杜鹰教授还介绍了新疆棉花、东北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实施情况,并指出价格支持政策效果强于补贴,更适用于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品种,而玉米可能采取补贴的方式更为合适。
陈锡文教授就《“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三方面重要任务》作主题报告。他表示,三方面重要任务即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最重要是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个是在农业经营体系上进行创新。他从粮食产量和价格、粮食安全和国际市场等角度论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还回顾了党的土地政策历史,并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除了流转土地还有多种多样的事情,包括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等,都可以在不改变农民承包土地的基础上,实现比较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并强调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关于新农村建设,他指出,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一定要建设好,要体现农村的特点,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而不是简单的刷墙和盖房。对于提高农民收入,陈锡文教授指出过去经验是让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来提高收入,但现在面临较大挑战,近两年年均外出人口增加不到一百万。下一步农民增收要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产业和新业态尤其是IT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最后他指出,在政策上和制度上要避免出错,一旦出错,一旦折腾,可能很多年都缓不过来,在十三五时期应该清晰判断时代背景和三农工作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切合实际,使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教育部农经教指委秘书长、年会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