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养在深闺人也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土壤科普工作扫描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5-09-10 18:19:29

      在土壤博物馆中,记者跟着人员逐一参观了矿物岩石与土壤母质、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中国与世界土壤剖面、土壤农业与等4个展厅。

      记者首先来到矿物岩石与土壤母质展厅,这里陈列的常见的成土矿物展品多达约260余种1000多件标本,包括石英、云母等七大造岩矿物,并展示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以及这3种岩石之间相互的关系。

      紧接着是土壤分布与分类展厅,里面介绍了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并通过卫星影像图展示出了我国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地带性。记者通过一个立体模型很容易便了解了在不同的气候、地形、母质、植被的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会形成类型截然不同的土壤;还知道了我国土壤分布在3个大的区域:东南部湿润土壤区、中部干润土壤区和西北干旱土壤区。

      和众多游客一起,记者走进了土壤剖面厅展厅,这里的景象相当壮观历时80余年从全国各地采集的700余件土壤剖面标本被系统分类成5个土壤分区:东北土壤区、东南土壤区、西北土壤区、中部土壤区和西南土壤区,分别介绍了各区土壤的主要类型、成因、生产潜力和宜种作物。

      最后一个展厅介绍的是土壤农业与。在这里,记者知道了农作物所需的20种营养元素元素,特别是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氮、磷、钾;了解了不同农业肥料对土壤的不同作用,以及水培、气雾培、立体栽培等新型栽培方式;明白了土壤肥力和土壤内微生物的关系。当然,这个展厅还着重强调了目前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等问题,呼吁土壤资源。

      令记者眼前一亮的是,博物馆中居然开设了陶吧。在6台拉坯机前,游客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着制作自己的作品。还有更多的游客在观看了别人制陶后跃跃欲试,因为在此“大显身手”后,可以将自己的杰作带走留作纪念。

      科普志愿团队精心制作土壤科普“盛宴”

      打造土壤科普“盛宴”,除了原有的科普阵地,精心的前期准备和缜密的组织分工也是必不可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主任朱荣科介绍说:“主题确定后,所有的科普素材如展板、模型、课件、展品、宣传品等都得从头搜集整理制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首先利用博物馆身处校园的优势,在校内征集大学生和专家教授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这次的科普活动所有环节,包括活动项目设置、展品课件的设计制作、科普活动的执行等,建立起了一支由社会机构、专家、大学生、离退休人员组成的200余名师生的科普志愿者团队。

      其次,由科普中心分解任务,由各个志愿者收集储备《土壤世界》的科普知识点、《奇趣的土壤世界》科普知识库、课件、模型、展板等各类科普展品的设计和制作。目前,他们已经储备了1000多条《土壤世界》的科普知识点;建立了《奇趣的土壤世界》科普知识库;创作了《绚丽多彩的土壤》、《土壤水》、《土壤地球活的皮肤》、《土壤人类》等科普读物,以及30分钟的《奇趣的土壤世界》科普光盘的脚本;完成了“土壤形成演示系统”、“水土流失演示系统”、“五色土拼盘”、“成土岩石”等模型,以及多达40组的系列科普展板;制作了“奇趣的土壤世界”和“土壤形成演示系统”等10个针对不同受众的科普课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