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必须贴近产业需求,探索科技推广新模式。西北农林科大把试验示范站设在农业主导区的田间地头,实现了科研人员和科技与生产、与农民无缝对接,农业推广专家一年200多天待在基层推广技术,农民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向专家当面请教。扎根基层的试验示范站,以农民最易接受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科技服务,有效解决了科技与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西农模式”。这种模式和经验值得推广。
高校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必须对接产业前沿,构建科技创新机制。农业科技创新不可能在办公室、实验室完成,只有深入基层、服务农民,才能找到技术创新的源泉。西农的试验示范站利用身在产区与生产无缝对接的优势,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科技创新,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科技支撑,又解决了农技推广技术源头缺失的问题,确保试验示范站的技术储备、科技示范始终领先于产业发展,将试验示范站打造成可持续的“百年老站”,把新技术、新品种、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农民。
高校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产业发展,建立校地合作新体制。西北农林科大建设试验示范站,并没有脱离地方单打独斗,而是积极争取地方的支持与配合,将大学的农技推广体系,与地方的农技推广融合起来,探索了大学与地方、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对接的新机制,避免了校地促进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增强了大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点和影响力,真正成为当地的“产业顾问”、“经济参谋”。
《中国教育报》2104年5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