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曾在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担任科研助理,谈到试验示范站两年的实践经历,他说:“真正到了实践中,才发现比课堂上学到的更多。实际动手操作一遍,比读20遍书的效果都好。”
渔家子弟是西北农林科大资环学院2007届毕业生,2009年初他回乡创业,创办了水产公司,在西农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的技术支持下,养殖美国匙吻鲟、镜鲤、鳜鱼等精品鱼类。5年下来,公司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带动库区100多农户发展水产养殖。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大结合学校特色,发挥试验示范站的作用,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田园使者”项目。一大批学生通过担任杨凌周边地区的农业技术员助理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2011级园艺专业学生胡松申帮助杨凌区五泉镇中来合作社成立了淘宝销售网店,打出“杨凌净菜”的品牌,使合作社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30%;揉谷镇永凯瓜果种苗合作社,在西农“田园使者”帮助下,科学农药,帮助秋冬冻害的番茄顺利过冬,避免大幅度减产。
回顾这些社会实践经历,大三学生陈海燕收获满满。她说:“同学们遇到了很多书本和课堂上没发现的问题,大家查阅资料、做实验,向专业教师请教,想方设决问题,大有收获。”
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暨合并组建15周年。80年前,本着“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崇高旨,西农诞生于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杨凌;15年前,7所院校、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经沧桑变化,但不变的是学校为国为民为农服务的旨。
正如该校党委梁桂所言:“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西北农林科大的‘立校之本’。沿着这条道,学校已经走过了80年。面向未来,西北农林科大还要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试验示范站,让科研推广的体制‘立起来’,机制‘活起来’,队伍‘强起来’,干劲‘提起来’,真正把这件利校的大事做好。”(记者 李凌 柯昌万)
现代农技推广的“西农模式”
本报评论员
建设现代农业,核心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长期以来,如何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如何让最新的科技应用惠及广大农村始终是一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试验站,大胆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体制、新机制,解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把科技展示在田野里,让专家的论文谱写在大地上,得到各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