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张氏祠堂被名为“张氏祖祠”,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大庄村,距民和县城东十公里处,这里田肥地沃,盛产瓜果,种植小麦、洋芋等农作物,是民和县有名的“瓜果川”,该祠堂早在清代所建,但时期被撤除,1995年重建,现有直系亲属85户,按其辈份者有五辈人,六百多人口,可谓家丁兴旺、族发达。传承了四百多年,记载着十三世家丁的奋斗史,饱含风雨沧桑的张氏祠堂,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名誉湟水两岸,声震甘青两省,其先辈的功德被后世传颂,或载于志书,或民间传说,致使光耀祖,激励后辈;其后辈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或书坛大家、或北大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生,使河湟人民敬佩不已,张氏祠堂文化成为当地人们教育后辈的好教材。
祠堂位于大庄村中央,是一座占地一亩地的小庄院,四面红砖围墙,梨树掩映,柳树吐翠,墙头青砖古瓦盖帽,大门朝南,对面是巍峨屹立的南大山,其建筑风格独特,恰似两层楼阁,最上层是彩色琉璃瓦檐,下面是雕刻着“张氏祖祠”四个大字,这是由青海著名书画家、先祖张晓宜题的,中间层再用彩色琉璃瓦为屋檐,下面是铁制的双扇大门,门上镶嵌两具铜质狮头,威风凛凛,大门左右两侧的墙面上分别写有“福”“寿”两个大字。门头顶悬挂着一块匾额,雕刻“和阳堂”三个大字的“堂号”,大门两侧是一副对联“和敦祖书香传家,阳天泰地德被千秋”。大门内外相对称,里面门顶题字为“奉先在孝”,门两侧分别刻制四副张士全张晓宜父子遗留于世的书法作品,用玻璃框挂在墙上,加上院内的布局合理规范的诗碑,嫣然走进碑林公园,成为院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进入大门,中间一条水泥小道直通北面的二层楼阁,楼阁设计带有古建筑风格,也有现代楼房的新意,既有彩色琉璃瓦,又有现代的瓷砖做墙面和铺设地面;有古典的花木窗棂,和现代的铝合金门窗。楼阁在上层屋内大家称谓“佛堂”,着“三霄娘娘”和“”的佛像。两幅佛像早年由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民间画师绘制,为了提升佛案的价值,祠堂主建者张晓宇又到塔尔寺请唐卡画师绘制并开光点窍后。佛案上摆着鲜花及绣制品做装饰,两侧悬挂的两幅镜框,对两幅佛像做了具体的文字介绍。房门安装有古典的花木窗棂,和松木板制的双扇房门,头顶挂着一块匾牌,刻着先祖张士全题的“养天地正气”五个大字,两侧挂着两块木牌,刻有“引曙光於世”“播佳钟在田”的一副对联。木板都是价格不菲的红木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