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好,学的东西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经济学框架,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这方面在短期内不一定出优势,却能为长远发展积蓄潜能。”经济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整合资源,集合专职导师和兼职导师的力量,采取校内主讲教师联合校外兼职教师的授课模式,吸引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外聘老师讲授案例,突出应用型与实践性,开发具有特色的优秀课程,形成专业学位培养特色。2013年,学院在金融计量经济学专业方向硕士培养项目中引入了金融及相关领域业界精英担任兼职导师,走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一步。截至目前,学院兼职导师与学生比例为1:2,有效了带教质量。以2005年推出的硕博连读项目为突破口,经济学院全面打通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同硕博连读班基础课程保持一致,强化综合考试的筛选机制,对每届学生每年举行两次资格考试。如果由于部分单门课程成绩过低而没有通过第一次资格考试的学生,仍然有机会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如果第二次资格考试仍然没有通过,硕博连读学生将直接转入硕士培养轨道,博士研究生将认定为未通过综合考试,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在综合考试之后的培养环节,学院专门研究制定了博士研究生科研考核办法,以目标控制引导学生做接轨国际、国内前沿的高水平研究。如,对于经济学大类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普通博士研究生,学院要求原则上毕业之前提交2篇英文论文,并发表1篇学校认定的权威刊物B论文 ,其中2篇英文论文有1篇送到上海财大常任轨教师期刊目录中的国际三类(tier 3)以上期刊,以收到审稿确认函为判断依据。同时,要求每名博士生汇报博士论文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研究计划,由全院教师现场“会诊”。自2012年起,共有91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博士论文中期报告会。这一新的培养形式,整合了不同专业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优质资源,强化了对博士研究的
学术引导。2006年以来,上海财大经济学院自主培养的博士生已开始在经济学国际、一流刊物上批量发表论文。其中,2009届博士毕业生张征宇从2010年开始仅SSCI英文文章就发表了7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权威刊物《经济研究》发表论文2篇,了突出的科研实力和绩效。他毕业后在上海社科院工作了4年后,又于2013年2月被经济学院聘为副教授,并被授予了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讲席副教授称号。如今,上海财大经济学人才培养已经树起了品牌声誉,用人单位对经济学院的毕业生非常看好。2013届博士毕业生郭新强参加浙商银行面试,该行领导一看简历,说:“你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啊!那里博士很难毕业的,许多要念六七年,你如期毕业肯定很优秀,我们要。”与此同时,经济学院的本科生每年出国留学的比例也升至三分之一左右,开始纷纷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学、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国际著名经济学重镇继续深造,并能很迅速地融入所在大学研究生项目的高强度课程学习中去。构建经济
学术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