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推广、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且推广业绩突出的教师中选聘推广型教授(研究员)。最近,福建农林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试行实施办法中的这条新规,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
“推广型教授评聘明年3月将启动。这意味着学校里很多深受百姓欢迎的‘猪倌’‘羊倌’,更容易评上教授了。”农林大学人事处负责人说。
去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等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下放给高校,高校可自主设定聘任条件,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有了自主权,农林大学开始“量体裁衣”,制定符合校情的评审标准。
“作为一所接地气的农林院校,我们特别强调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上述负责人表示。
教代会上表决通过的农大版评审标准,比省定标准提高,同时注重分学科分层次制定,不再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科、所有教师。考虑到部分教师、科技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驻点,或从事推广、技术推广和培训,如果按博士点学科的论文标准要求,不合理,推广型教授由此应运而生。
与一般教授相比,推广型教授对论文的要求基本维持省定标准。参与制定评审标准的“菌草之父”教授说:“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强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鼓励更多人将论文写在土地上。”
推广型教授的评审,重在技术推广效果和社会认同度。申报人必须是已颁布实施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主持制订者,或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工作者优秀,或主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等。调查(咨询)报告整体被省级及以上部门采用,也可作为符合任职要求的可选项。
“此举对学校发展负责,对老师负责。”省公务员(微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高校拥有自主评聘权后,可根据发展重点,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让所有人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记者郑璜通讯员曹佳奕)
(福建日报 郑璜曹佳奕)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