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英语|教育 → 文章正文

    造假论文投获取期刊“钓鱼”半数“上钩2013年10月25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3-10-25 11:26:05

      原标题:造假论文投获取期刊“钓鱼”半数“上钩”

      美国《科学》日前刊登了一个听上去有点的故事:一名生物学家了一篇据称有高中以上化学知识就能看出造假的论文,投给304家获取的学术期刊(即免费电子学术期刊)“钓鱼”,居然有一半以上的期刊“上钩”。

      这次“钓鱼”事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少数人认为,传统学术期刊《科学》是在借机贬低较新且日益繁荣的获取期刊。但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获取期刊自身质量确实亟须提高。

      “i钓鱼”论文出自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农。他在10个月内,利用计算机程序了几百篇版本略有不同、但内容基本相似的论文。论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机构都虚构为来自非洲某些国家。为了显示作者母语不是英语,避免刊物编辑因论文英语过于流利而产生怀疑,他还特地用谷歌翻译将论文从英文翻译成法文,然后再倒译回英文。

      博安农自称,论文错误百出,任何有高中以上化学知识的人都能看出问题,所以刊物编辑看后本应立即刊用。但他向304家获取期刊,居然有157家表示接受,只有98家,另有49家尚无回应,录用率近52%。

      这表明,这些刊物的审稿纯属表面文章,甚至可能根本没人审阅。一些刊物的确提出修改意见,但大多限于体例格式与语言表达。全部中只有36份审稿意见涉及的科学问题。有16份评稿意见认为论文很糟糕,但编辑还是决定录用。

      一旦刊物答应刊登论文,博安农就发信称实验出现重大错致结论不正确,要求退稿。但居然还有刊物回信说:“尊重您的撤稿决定,但如果你打算发表这篇论文,请告知我,随时愿意为您效劳”。总体而言,“中招”的学术期刊主要来自印度和美国,甚至包括知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与SAGE旗下刊物。

      与《科学》等读者付费订阅的传统学术刊物不同,获取期刊由论文作者付费刊用、读者可免费获取。过去十多年,这种模式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争论也持续升温,尤其是部分期刊以学术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