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英语|教育 → 文章正文

    Science奇文:假论文换来真接收2013年10月16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3-10-16 15:29:35

      7月4日,厄立特里亚Wassee医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OcorrafooCobange先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两个月前他投给JournalofNaturalPharmaceuticals的论文获得正式录用。很赞吧?不过事实上,这些都是假的,不仅作者和研究所都是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篇的论文也是编出来。论文的真正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JohnBohannon。

      Bohannon为这场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游戏做了精心的准备。论文大致内容是一种提取自地衣的化学物质能癌细胞的生长。为了使论文各有不同,Bohannon将一系列化学物质、地衣种属及癌细胞做了排列组合,最终生成了数百篇文章。

      更加“狡猾”的是,他不但将名字和所属单位虚构成貌似来自非洲,而且为了避免编辑对英语行文过于流畅产生怀疑,Bohannon特地使用谷歌翻译,将论文从英文翻译为法语,而后再翻译成英语。

      在过去10个月间,Bohannon苦心孤诣地用假名、假单位将这些粗看可信,实则纰漏连连的假论文投给了304家出版期刊(OpenAccess)。用他的话讲,只要有高中水平以上的化学知识,就能立刻看到论文的问题。

      ”鱼儿们“的表现

      结果是:截止Science发稿时为止,304个期刊有157家接收,98家。有20家编辑说论文依然在underreview中。总体而言,假论文接收时间平均花费40天,平均耗时24天。

      最终,这场钓鱼游戏为Bohannon换来了一篇Science的论文,详情请戳:

      “亮点”若干:

      发稿量极大,但影响因子依然相对坚挺的PLosOne此次捍卫了OpenAccess期刊的荣誉。他家的编辑指出论文中有利用细胞注射至实验动物体内的内容,但却没有附上相关伦理说明。另外编辑仔细审核了论文的科学性后,最终一拒了之。

      印度期刊中枪者甚多。看看下图所示,印度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每个红点代表一家接受这篇论文的期刊)足以诱发密集物恐惧症。

      中国在这场钓鱼游戏中上钩者甚少(当然也可能和鱼不多有关),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点击这里可以看到:)。单挑一家拒搞的:中华医学(英文版)。编辑与作者邮件来往数个回合,最终一句“您的论文不适合咱,另投别家吧”终结了这场游戏。邮件来往见:

      接受这篇论文的有不少来自大牌出版社和学术机构,比如Elsevier旗下的DrugInventionToday,WoltersKluwer旗下的JournalofNaturalPharmaceuticals以及日本大学下辖的KobeJournalofMedicalSciences。阿三哥那里搞这些幺蛾子也就罢了,您几位都是场面上的,也搞这一出,是闹哪样喃?

      信源地址: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