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变化”
李继宏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善了文学翻译的生产条件,“科技进步,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变化”。李继宏举例说,傅雷在1964年8月7日写给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的信里提到:“尚有一小部分疑问,正驰书巴黎询问专家。”按照当时中国跟法国的通信条件,一来一去要几个月。现在写电子邮件去向作者咨询,很可能几分钟就得到回复。所以这种方法在以前是很难行得通的。查阅呢,够查阅的资料非常有限,“傅雷翻译过好几本巴尔扎克的书,但他居然连巴尔扎克全集都没有。”
李继宏坦言,自己敢说自己的译本是“目前最优秀版本”,跟他身处的便利时代有关,“我们生活在信息共享的时代,有足够的条件、工具,去所有的资源,为我所用”,“《瓦尔登湖》这本书,放在几年前,我是没法翻出现在这个译本的。因为几年前谷歌图书还没有上线,我不可能看得到梭罗引用过那么多在17世纪、18世纪出版的英文书和法文书。三十年前、五十年前做更不可能做好,因为那些压根不可能看懂这本书。除了文字资料,还有海量的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今天翻译《月亮与六便士》,不太可能犯以前的的错误:因诺森特十世翻译成“天真的X”,因为他只要上谷歌检索Innocent X,就能看到维拉斯凯兹那幅名画。”
此外,李继宏还提到,语言是活的,变化很快,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你可以有创新。否则,我们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李继宏最后强调,“我想要传达的是,有的原著,但没有的译著。所有外国名著的译本,都受到时代的,时代的进步全新的译本。”
“名家译稿也被修得‘触目惊心’
李继宏还表示,不要过于翻译界名家,他透露自己曾在出版社工作的时间总共有两年,当过编辑室主任和内容总监,这让他有机会了解到一些所谓翻译名家的真实水平,“看到所谓的名家译稿,被编辑修改得密密麻麻,简直触目惊心。”
在李继宏看来,有些名家的外语水平被高估了,“说起来,在‘’时期接受教育那批人,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人的外文水平都很有限。比如有个人被神化得很厉害,据传他精通十几门外语。他到底精通几门外语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英文水平很低,因为他发表过两篇
英语论文,Han Yü and The Tang Novel(韩愈和唐代小说)和 The Shun-Tsung Shih-Lu and The Hsu Hsuan-Kuai Lu(《顺实录》和《续玄怪录》),分别刊载于《哈佛亚洲研究丛刊》第1卷第1期和第3卷第1期。不知道的人可能会被唬住,觉得他好厉害哦。但我正好看过这两篇文章,“韩愈和唐代小说”只有四页,“《顺实录》和《续玄怪录》”有七页,是两篇介绍性的短文,笔法非常幼稚,跟现在的大学生作文差不多。但这些人,在以前已经算外语水平很高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