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摘要内容,计算不同国家的文化外交案例被提及的频率,并绘制文化外交案例研究地理覆盖范围图,如图3所示,文化外交研究案例主要来源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同时也包含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较为广泛的学术研究地理图景。
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一直是文化外交学术案例研究的焦点,这一地理特征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在冷战时期,文化外交作为一种独特的外交手段而兴起,美国及英国代表的资本主义与苏联代表的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意识形态阵营之间的文化、艺术、教育交流的实践成为友好对话的重要手段,为文化外交的概念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而,绝大多数学术研究专注于冷战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淡化了对“第三世界”或“全球南方”中其他类型文化外交的关注。
当代的文化外交研究案例虽然仍集中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中国这四个国家,但出现了少部分研究更关注其他国家以及“全球南方”国家,超越了意识形态的两极分化。如塞内加尔举办世界黑人艺术节,借助音乐文化交流加强对殖义的、促进非洲国家的合作。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还讨论了艺术家、教育工作者等其他非参与者在文化外交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了回顾冷战时期的学术研究有助于识别当前文化外交研究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主体及文化外交活动,并为探索冷战外交政策对学术研究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文化外交研究应该关注新的文化外交参与主体和边缘化社区、土著人民和有争议领土的文份表达,以及文化外交如何成为解决跨文化冲突和的工具。
就文化外交的研究主题演变而言,文化外交包括了语言教育交流到艺术外交等广泛的活动,对文化外交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艺术外交一直是大多数学术研究的重点,然而大部分研究对教育交流关注甚少。目前艺术文化外交的重要主要涵盖了以下方向:(1)博物馆外交和视觉艺术的巡回展览;(2)文化遗产外交;(3)芭蕾舞和表演艺术外交;(4)艺术节;(5)音乐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