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龙教授说,正是得益于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大灾之后把文化重建置于这样的高度。
正是得益于党的决策、的政策,才有了高质量、快速度的灾后恢复重建,才有了美丽的北川新城、汶川新城,才有了“全球灾后重建范例”汶川水磨古镇,才有了国家投资近十亿元整体规划重建的花园式高校阿坝师专。
从2004年算起,历时5年,阿坝师专完成了省、部级课题《羌族释比经典》、《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羌族萨朗研究》、《羌族文化研究》、《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羌族资料文献索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汶川地震灾后民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等一大批涉羌专著和学术论文。
阿坝师专的民族文化研究,形成了特色,得到了认可。目前有在研课题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本波教朵玛文化研究》,国家民委“12·5”重点出版项目——羌族典籍《羌族萨朗》、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羌族史诗说唱传统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抢救整理与研究”子项目——“《羌族释比图经》解读。
已经完成的340万字的《羌族释比经典》,收集和整理了羌族的核心文化,专业性极强。《羌族萨朗研究》学术性很强。如何把这些研究物化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民族文化传承服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2011年,国家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文化生产性等径。有了的政策支持,阿坝师专马洪江校长等党政领导更地认识到,应把民族文化上升为自觉行为,为祖国文化的繁荣作出应有贡献;民族文化,是阿坝师专重要的办学特色。综合分析学校处在汶川水磨古镇的情况:这里是国家风景区,却没有相应的娱乐、休闲的设施给老百姓带来持续的收益;没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留住观光的游客。于是,学校决定把沉甸甸的羌族文化研究物化成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学校的资源,找到“教师创作的平台、学生锻炼的舞台、学校展示的窗口”。
藏族、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师直以来在音乐创作、舞蹈教学、中文课堂、体育展演、学生活动、课程设置等方面融入了藏羌等民族文化元素,在社会上、高校中形成了较大反响,取得了一大批。阿坝师专全校师生都会跳藏族锅庄和羌族萨朗,阿坝师专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民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不竭源泉。学校融入羌文化元素的啦啦操队获得过全国二等,水上健身操队获得过全国冠军,羌族舞蹈《云朵上的纳啧啧》参加全国大学生春节联欢晚会获得过金,参加2011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获得声乐组一等。美术系学生作品参加2011年12月罗马尼亚第17届国际美术及装饰艺术展,获得1个一等、1个二等、1个三等和2个特别。参加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大赛中获得民谣组金。学校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活动有声有色获得过教育部表彰的“校园文化建设二等”。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民族文化科研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