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区域经济学以及梯度发展(图)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5-02 07:21:25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作者主持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广东区域差距和梯度发展研究”时,就运用了“一纵两横”的研究框架,系统地描述了广东全省的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历程,对、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北部山区各经济地带的发展状况、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轨迹和变化特点, 分别进行了总量分析、时序分析和比较分析。

      从研究县域经济开始,走进了区域经济学的大门,至今已经30年了。1985年,针对当时省级党校培训对象的实际,中南五省区党校决定联合编写《县经济管理》一书,这是当时全国研究县域经济最早的专著之一,由黄守灯教授主编。研究生刚刚毕业的我,也参加了这部书稿的编写和统稿工作,跟着老教授们下乡镇、下企业调研,到出版社、印刷厂校对送书稿,在对中国最基层的经济生活的认识过程中,验证了书本中的经济学理论,也慢慢积累了关于县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一些研究。

      县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基础单元,同时兼有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双重的属性,是研究资源要素空间合理配置中市场和功能的典型样本。但时至今日,县域经济仍然未能发展为具有相对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专业学科,这既与中国县域经济实践的成熟程度有关,更与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理论积淀和思维方法有关。

      上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为了摆脱当时的县域经济研究过度拘泥于现实、理论支撑不足的状况,我利用在离岗的机会,开始系统地学习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学和区域开发理论,将研究重点逐步转向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1997年完成了专著《区域经济学新论》的撰写,该书以新古典经济学原理和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的结合点为主线,以市场化发育程度为标尺,对“经济区域”的内涵及其生成和运行规律、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发展差距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此构筑起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2003年之后,该书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国内一些大学列为区域经济学专业书目之一。

      在《区域经济学新论》一书中,我已经初步形成关于区域经济研究的“一纵二横”框架,即按照研究对象纵向的历史发展阶段,重点剖析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两个横截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由此寻找和归纳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主持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广东区域差距和梯度发展研究”时,就运用了“一纵两横”的研究框架,系统地描述了广东全省的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历程,对、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北部山区各经济地带的发展状况、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轨迹和变化特点,分别进行了总量分析、时序分析和比较分析。通过对传统的空间产业梯度推移理论的质疑,提出了关于梯度推移发展战略的基本认识:第一,经济技术水平是区分经济发展梯度的重要尺度,但经济发展梯度高低不单着眼于现状,还着眼于资源重新配置的预期收益。第二,影响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诸因素中,市场机制是决定性的因素,市场机制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域才是经济发展梯度较高的地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资源配置的地域和规模,是制定梯度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第三,企业工业化成熟期和经济一体化阶段,对经济发展梯度高低的判别标准,更侧重于未来的发展潜力。第四,不平衡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一般形态,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径,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空间。这一课题的《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和梯度推移发展研究》于2001年出版,成为当时国内较早和较系统研究梯度推移发展战略的著作,2003年该书获得了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评的专著一等。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