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英语|教育 → 文章正文

    解密学术论文 亲自写英文摘要修改超16稿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0-19 04:00:20

      “在校样上他改了很多,英文的摘要都是他自己写的。他很谦虚,在编辑修改过的地方,他特别在旁边写上‘感谢’”

      论文发表10天后——2008年4月8日,“‘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学习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一天,是上海交大112周年校庆。座谈会被邀请的官员和专家,还将在次日上午到接受的会见。

      这篇论文酝酿了很长时间。的老同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余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2004年,他到家里做客,期间听他提到了中国能源危机。“这不是个困境和。”很有信心地说,“我们有这个能力和智力去迎战,去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的一个星期天,专门请张国宝等专家为他讲电机发展现状,听课者还包括他的夫人。“他们听了一上午,还作了笔记。”刚刚就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在4月8日上海交大组织的座谈会上透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龚汉忠说,2007年,自大学毕业60周年时,学校就开始筹划让他在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为建校112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他准备这篇论文用了很长时间。对论文很严谨,数据都要经过仔细论证。我特别的是,他引用别人的资料,都是一一严谨地注释出来,毫不含糊。”龚汉忠说。

      “他对这篇论文很投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党委、研究员周大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和马富才、宁吉、韩文科3人主要是为写这篇论文提供素材、搜集数据,并提供咨询。

      马富才现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任职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科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一个从最高领导人这个位子上退下来的人写论文,肯定不同于普通科技研究人员,他会考虑文章发表后的影响。”周大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2008年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拿到原稿。和常规一样,这篇论文也要经过学术评审。首次被邀请的是翁史烈——上海交大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他们提出的被反馈给,其中部分被采纳;此后,又要请马富才、宁吉、周大地和韩文科4人审查,并经再次修改。

      “文中的‘二氧化碳’是中文,我们按照论文要求,就要改成英文;图表要求中英文对照,来稿只有中文,我们就加上英文。原稿注释和参考文献都放在文末,我们改为注在文中,便于阅读。”龚汉忠说。

      “本来在2007年定好的这一期栏目全换了,特别安排了另外13篇‘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文章,与之呼应。”龚汉忠说。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