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关于“阅读与鉴赏”教学的目标指出,学生应发展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生应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能力。C项,教师替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统一学生对诗歌主题的认识,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个性化阅读,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8.【答案】B。解析:题干教师要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出情节的紧张感以及人物在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心理、个性特点,其目的在于以读促思.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人物特点.进而由人物分析切入对作品的深入思考。A、C两项混淆了“分角色朗读”与“设置情境”“场景再现”的概念。设置情景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而场景再现一般是通过播放影视作品、表演情景剧等方式来实现的。D项,分角色朗读虽是角色扮演的一种,但单一的角色扮演并不能替代对课文的分析,它只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一种方式。
10.【答案】D。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题干教学案例中,教师播放赤壁的实景图以及与其气势相符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快速诗歌情境,激发学习与阅读的兴趣,而实景图的播放虽易学生的想象,但不会直接降低教学效率。D项说法有误。
12.【答案】A。解析:题干教师由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导入,强调其诗歌内容上的“沉”与“郁”,诗歌形式上“顿挫”的情感表达技法及音韵表现技法等,以此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形式展开赏析。故A项说法正确。教师在过程中,应结合学情来处理知识内容的详略分布。在题干教学导人中,教师“顿挫”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诗歌形式特点,而非掌握详细的音韵学知识。故B项说法错误。教师解释名词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其意在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非使课堂气氛紧张严肃。故C项说法错误。教师向学生概念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会诗歌风格、诗歌内容、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故D项说法错误。
13.【答案】A。解析:题干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原文,利用“课文背景形势图”,用课文原句填空,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综合历史、地理、语文等多领域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并处理试题图文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文、现代文完成完整表达的能力。在这一会考试题中,读图只是其考查内容的一部分,但并非重点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