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海归”易纲:从学术江湖到金融庙堂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07-13 00:19:27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对中国当时进行的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反对金融业的保守声音甚嚣尘上。

      可能是因为其对相关宏观问题的专业研究引起中央的关注,也就是这一年,易纲被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从研究转入。

      1998年底,一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学术争论引起世界关注,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鹤第一个发言,易纲第二个发言,其他参与讨论的还有宋国青、郑京平、樊纲、王小鲁等。

      易纲没有为自己所擅长的货币政策鼓与呼,相反,他认为,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是在给定的体制和结构条件下进行政策调整,熨平经济波动,是经济生活中的“短期问题”。我国必须通过深化,调整经济结构来解决中长期发展问题,以保障经济高效可持续地增长。

      2002年,易纲开始任职央行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3年,易纲出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易纲早年对人民币汇率、资本项目和外汇储备的研究,成为他在2009年后担任国家外管局局长的有力理论支撑,这也使得他成为人民币汇改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谋划人。

      外管局局长的他执掌着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却面临严峻而复杂的挑战: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外汇停滞多年,资本项的也基本停滞,这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国务院批准的《金融业发展和“十二五”规划》要求“逐步实现资本项可兑换”。这个任务也落在易纲头上。

      针对严峻的挑战,易纲打了几场硬仗,虽然有些成败未有,但至少可以看出,他并非书斋里的学者,而是有力的者。

      从2004年7月,易纲出任央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至2007年12月,易纲升任央行副行长,开始主管货币政策并且一直辅佐周小川。在周小川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之时,易纲是其得力的助手。他负责了多项央行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

      “易纲一直长期从事研究工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有方向感、前瞻性。”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谈起他的老领导时说,“他外语好,国际上人脉比较广泛。”

      在央行工作的20年间,他不仅参与并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从学者成功转变为央行官员。

      采访过易纲的记者都知道他每次只回答“三个问题”。无论记者如何追问,总是从容应答,精准扼要,但他有自己的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