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农村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公开、透明化,而这其中信息化刚好能够满足目前新农村管理过程中信息公开的要求。在新农村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有关信息、法规、灾害预警等信息的发布,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有关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的公开,以更好的加强涉及到农村管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对于建设社会有着重要帮助。
2.2.3农村文化的信息化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根本,也是提升新农村建设层次的重要保障。农村经济建设的信息化和农村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建设文化生活丰富的娱乐生活,加强农村的文明建设,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遥感技术,并且随着后期我国相关研究院所信息化中心的建立,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在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巨大努力,先后实施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使得我国农村通电话比例大幅度提高,同时数控技术的应用也大幅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效率,并且在全国建立了上万个农业科技服务站,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就是广大的农村,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其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较为完善的体系,整个信息化的实施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个地区各自为战,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造成了各个区域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差距较大,同时还存在着农业信息化的范围较窄,主要局限于农作物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方面,只是简单的收集表面的信息,对于前瞻性和预测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信息不畅等原因导致了农业数据的共享性较差,在农村仍然采用传统的开会、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在农村推广的难度较大,这也给农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力,使得计算机和信息化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农业信息化处于悬空的状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而且由于农业信息化需要较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比难以预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得农业信息化无法真正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