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考虑一个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例子。
这样的取舍除了发生在个人身上之外,同时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身上。在国防上投资更多的资源,往往意味着在国民教育的投资会变得更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发生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往往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这一原理依然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进行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一目了然。
答案是B,真正的成本并不是学费、吃住等费用。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真正的成本实际上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就像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除以200,即500美元。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
虽然乘客愿意付出的价格低于座位的成本,看起来似乎不应该做这赔本买卖。但实际上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的。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人(rational people)会选择哪些使他收益最大化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