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陈显婷通讯员李锦威陈胜伟)月日,第六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艺术学术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汇聚浙江农林大学,出席论坛并发表学术报告。
“生存,生存,我们共生存,需要学会的仅仅是生存,没有杀戮,没有战争……”论坛开始前,在著名作家、茶文化学者、浙江农林大学王旭烽教授的倡议下,与会学者共同聆听了俄罗斯音乐家伊戈尔·马特维延科在西奈半岛空难一周年之际创作的新歌《生存》。这首充满生命渴望、直击心灵的音乐作品也为此次论坛的生态文学艺术交流拉开了帷幕。
论坛上,专家们从生态视角出发,对影视、小说、传统家训、古代哲学思想等不同领域的内容都作出了新颖而精彩的阐述。
“《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电影,有着与《哈利波特》一脉相承的生态理念。”作为一名《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著名作家王旭烽教授将近期在荧幕上大热的影片《神奇动物在哪里》搬上了学术讲台,从生态整体主义角度分析了其中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令在座学者耳目一新。她提出,《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影片存在着自然、自我、人类三个生态空间,而这三大生态空间的交递互感,形成了意蕴深刻的生态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大康教授以教师评价体系为对象,就该体系的生态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他提出:“只有建构起生态、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为高校教师的发展、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的土壤。”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在本次论坛中,他就生态文学的精神指向与多位建构做了深入解读。他提出了当代生态文学的三个维度:从“人类中心论”走向“地球中心论”是生态文学的价值取向;直面现实,基于忧患,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是生态文学的美学取向;跨文化对话,跨代际沟通,跨文体写作,是生态文学的艺术取向。他认为,“浙江农林大学以生态文学、生态文化为研究方向,非常具有前瞻性。”
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王长金教授长期从事传统家训研究,在本次论坛中他以《传统家训的生态观》为题,指出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进行家庭伦理教育的载体,家训的传承和研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家训内容除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的道德教育外,爱护环境的伦理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他认为,传统家训的生态观主要体现在惜命观、环境观、节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