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自己大学求学的日子,范玉刚特别感谢中文系的几位教师与四载同窗。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陆学明教授,他以意气风发的面貌和学者的睿智感染着每个学子;他曾在文艺典型论中提出特殊典型说,其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让范玉刚受益匪浅。二是几位以中师保送生身份上大学的同学,以其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成熟的社会经验,打开了另一番同学少有的境界。他们的成熟、学习刻苦,以及珍惜时光、对知识充满渴望,也成就了别有情趣的班级。在他们身边,范玉刚在思想上和上被染上了一层独特的奋发有为的“底色”,从而对知识、学问和未来人生发展的理解更为深刻。
这期间,大学校园活跃的氛围使范玉刚时常浸润在校园的朗朗书声中,经常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读书报告会,并发表,亦开始尝试在各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以及文学评论文章,并成为大学期间全年级唯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生,这篇题为《新时期探索小说艺术初探》的论文后来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
求知无涯,得遇良师
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的范玉刚留校任教,成为中文系专业教师。即使在那个年代,本科毕业直接大学的也并不多,足见范玉刚学业之优秀。
工作稳定、可以读书写作,但范玉刚并不满足,他要实现高三时就确立的读研目标。于是,在工作之余,他辛勤准备,两年后如愿以偿,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导师则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尤西林。“尤先生致力于人文科学论与现代性理论相结合视角的文艺学、美学研究,成就斐然,堪称西北地区人文学术研究的标杆。 ”范玉刚说,“很荣幸,我是尤先生带的首届研究生,他的悉心指导让我有了长足进步,为此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的基础,为我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
1996年范玉刚研究生毕业,他的硕士论文分为7部分,其中4部分都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得以发表,并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总结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之后,范玉刚留在陕师大人文学科研究所工作。
从山东到,再从到陕西,范玉刚的求学之跨过多个地域,在思想中启蒙、生长、培育向学,扎根于东北黑土地进取、开拓、积极有为,而后在厚重的黄土中积淀了人生的沉着、厚德、社会担当以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