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排名越靠前的学校在挑选人才时,分数不是“硬通货”,往往更看重素质
界名校招生录取中,发生过数次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哈佛大学录取;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全部被拒。
之所以不可思议,是因为在国内的高招录取中,分数几乎可以决定一切。一个考取了“硬邦邦”分数的学生,会被、北大等名校的招生老师“围追堵截”。可界名校的选才标准中,分数似乎不是“硬通货”。以美国为例,招生会考虑个人申请信、教师推荐信、SAT成绩、平时成绩、申请者的综合素质等诸多因素。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有些也会被哈佛刷掉。”有着多年经验的留学专家马振翼说:“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
那么,不靠分数,靠什么呢?
“排名越靠前的学校,挑选人才时,往往更看重素质。”马振翼说,“世界名校在找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因为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或具有这种潜力的人。”
留学专家曹强举例说:“比如哈佛志在培养全球的人才,那么一个学生如果既有做总统的潜质,又有做总统的热情,就会被学校另眼相看。”
正是因为这个标准,刘帆柯和黄郝才得以进入世界名校,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的潜质。“拿刘帆柯来说,他在课业负担之余,每天放学后去实习,这种毅力,已经刷掉了60%的学生。”留学专家张歆说,“他的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仍是优秀,这又可以刷掉20%的学生。此外,刘帆柯对的努力和热情不是到了大学就戛然而止,而是有进一步的规划,这打动了考官。”
当然,更多进入名校的留学生,都未把兴趣爱好当成“敲门砖”,而是“灯”。比如,康奈尔工程学院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专业的李泽,平时喜欢玩乐队、搞摄影,丰富的活动让他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商业经济专业的岳轩,致力于会计方向,还凭着出色的表现担任了德勤的校园大使……
从表面上看,世界名校似乎非常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于是,很多人一窝蜂去做义工、当运动会的志愿者、参加“模拟联合国”。但专家指出,大学考察课外活动,实际上是考察学生的能力,“假如你参加了3种,都是普通团员,就不如只参加一个,但担任了,这代表你有组织和领导能力。”马振翼解释说,参加了活动并不说明问题,在里面起什么作用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