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向SSCI论文倾斜的结果的是出现重研究、轻教学。现在人文社会的老师原来对社会是很多的,对政策很多的,但现在年轻的教授基本上一进到学校教书就是关起门来写论文,老师的对话就是你今天发了几篇。收学生的时候会重视学生能不能跟老师一起发表论文。例如:大学招了很多博士班学生,就是帮忙教授一起做研究,发表论文,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第三,还容易造成学术腐化。去年7月份了一位教育部长,教育部长姓蒋,教育部长的学生的弟弟在国际上发表一连串的论文,而且发表速度很快,结果没想到有几篇论文是由自己审查,被后,发现教育部长也名列其中,最后部长开了几次记者招待会,还是下台。最后学术变得越来越,教授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而不是为了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当然图书出版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写专书的很少,都在写论文。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愈来愈不关注本土问题,国内的议题也较少关注。教学被认为是副业,所有的SSCI几乎都要用英语发。
怎么办呢?这一套SSCI其实是一个新的殖义加上新的商业利益,这些将高教简化成论文的官员,他们为了便于管理大学,用这套游戏规则来制定教授们的等级,来这样评估学校。我们不能因为体检要健康,所以就根据体检的指标来饮食,来吃三餐。就像考试一样,不能用考试内容来引导教学。可是这套SSCI评估制度的确规范了很多的学术动力。怎么办?继续用的角度去了解逆风而行的两岸高教政策。
另外,省思以SSCI论文数量作为公共资助标准,这个问题是很有问题的,而且它已经发生跟本地文化与社会需求发生异化和的现象。我们出现很多为国家制作很多的论文,可是对本国的研究和本国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的论文。我们希望不只是,大学和学者都要重新提出多元评估指标,就像高考,可以引用除了考试分数以外的多元入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