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农林学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土豆泥玩学工作室打造儿童营队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11-13 10:36:13

      25日,在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园一间普通的教室中,孩子们屏息凝气地盯着箱子,在老师的提示下“大家看看是中国大扁锹厉害,还是日本独角仙取得最后的胜利”,仔细观察着两只昆虫上演“华山论剑”。

      竹节虫爬在手臂上,孩子又好奇又害怕。

      这是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创办的土豆泥玩学工作室举办的虫出江湖昆虫营队活动。通过开发一系列特色营队活动,他们希望能带领孩子们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神奇,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动能力,进而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他们的尝试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通过口口相传,一年多时间,他们的QQ群已聚集了800多个家庭,每次活动一推出,报名几近“秒杀”状态。

      为了孩子而开始的一切

      “锹甲GG”、“蜜蜂JJ”、“泥鳅GG”、“大树GG”、“叮当GG”工作室都以充满童趣的代号互相称呼。

      作为主要负责人,广告学大四学生杜小龙说:“工作室将玩与学并列,力求玩中学,学中玩。很多参加营队的孩子都面临着玩与学的矛盾。他们觉得玩不够,而爸爸妈妈却总是压缩玩的时间。亲子关系就在这种对立下成了紧绷的弦。参加营队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让紧张的亲子关系得到缓和。”

      去年暑假,杜小龙和几个同学跟许冰老师深入交流后产生了做儿童营队的想法。

      许冰是农林大学公共高数课的老师。作为一个父亲,许冰感受着自身和身边亲友们育儿的困惑和无奈。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多玩是好事,但是缺少引导性和趣味性的玩。怎样让孩子玩得好?许冰提议让学生们去思考利用所学和学校资源做一些尝试。

      杜小龙是泉州人,平时有机会看到的儿童教育节目,“印象最深的就是做了1000多期的《下课花米(follow me)》。在科普方面做得很好,引导孩子们从小接触大自然,进行生命教育”。

      通过对国内外营队教育模式的分析,他们开始尝试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孩子的假日营队玩学模式。“我们想借鉴国外的营队教育,让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中获得的成长。”

      从最简单的复制开始,2013年暑假,他们成立土豆泥玩学工作室,从农林大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出发,推出营队活动。在一两期之后,他们迅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追捧。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参加活动的孩子迅速升至100多名。家长们纷纷鼓励道:“活动太棒了,要多多开展啊!”

      但去年9月,土豆泥停办了正在上升期的营队活动。

      “团队需要梳理,才能更好地出发。”杜小龙这样解释道。

      立志成为社会企业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