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来往:通往某处的桥梁 经济学人?经济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7-28 11:22:34

      投资基础建设的利益变量

      上海已经有14条地铁线,1条高速磁悬浮线,2个大型国际机场,20多条高速公,且每3分钟发一班高速火车。在此基础之上,还有一个项目即将落成——新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中国将与其它四个金砖国家一起建设这个银行。这些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都有着庞大的新兴市场。

      相应的,金砖银行将把关注点放在较贫困国家的基础建设贷款上。此外,中国还致力于组建一个多国借贷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如其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把关注点放在同样的事情上。中国正借助这两个新的银行,向全世界其他地区输出其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从1992年到2011年,中国把8.5%的P都用来投资基础建设。这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而且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2%到4%的P的额度。

      考虑到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为原来的7倍,投资基础建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总的来说,研究表明基础建设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较为贫穷的国家尤甚。根据世界银行一项广泛的统计数据的研究,要是拉丁美洲的基础建设和东亚一样好,那些有着最差的公、用着最低端的手机的国家的年增长率就会增加5个百分点。

      然而,任何既定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很难出来做准确计算。一般来说,投资会让P即时增长,不管这项投资是在一个繁华的地方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结果都一样,重点在于长远影响如何。经过一段时间,基础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如果降低的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人们的收入会增加。如果基础建设带动了进一步的信息分享,进而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增长率也会增加。但这些效果都难以评估,因为基础建设投资通常与经济增长同时发生,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判断。到底是新的道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对道的需求,我们无从得知。

      中国则是一个理想的试验田。不仅仅投入了大量到建设中,还在一些需求不那么显著的地方也进行了投资,这让经济学家更便于把投资的效果作为一个变量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关注中国基础建设热潮带来的影响。

      在一份最近的工作论文中,大学的王洋和吴斌珍以连接青海省和自治区的高海拔铁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这条铁非常接近于一次无干扰的实验。铁通过的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这意味着之前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投资。火车线是由技术可行性决定的,与当地经济状况无关,这让整个建设更近似于一个随机实验。他们发现,修建铁的影响非常之大:与没有铁经过的乡县相比,有铁经过的乡县的人均P增加了33%。这大概相当于一年P增加120亿元(19亿美金),仅仅三年就超出了这条铁330亿元的造价。这部分收入的增加主要由于当地制造商在铁建成之后,可以把商品销往全国各地。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