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5月5日电(见习记者 谢盼盼)5日,记者从浙江农林大学获悉,由浙江农林大学戴文圣教授主持的研究《香榧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的一等。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树种,是红豆杉科榧树属榧树种中的优良变异类型经人工嫁接繁殖栽培的优良品种,具有经济价值高、易储存等多方面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
浙江省作为我国香榧核心产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要进一步提升香榧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链延伸,解决香榧长期以来分布狭窄、产量有限、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难题,急需科研力量的有力支撑。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高校,浙江农林大学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农林经济发展。
针对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浙江农林大学的戴文圣教授为代表的香榧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会同有关县市的香榧科研人员,对香榧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香榧良种选育、优质丰产栽培和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
“我们的研究,阐明了榧树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建立了首张香榧遗传连锁图谱,建成了国内种类最为齐全的榧树种质资源库;了榧树种内性状变异程度和性状相关,选育出国家级审定新品种1个,认定香榧新品种3个;发明了双层塑膜拱棚增温催芽技术和香榧贴枝接技术,使榧树种子发芽率提高40%以上,香榧嫁接成活率提高20%以上;集成了提高香榧造林率关键技术,造林成活率由不到40%提高到85%以上,科技助力的效果十分明显。”该科研项目的项目主持人戴文圣教授说。
与此同时,《香榧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们,还探明了香榧幼林生长发育和养分需求规律,研发了香榧幼林林地和树体综合管理技术,使幼年林始果期提早3-4年;发表了相关论文18篇,出版专著2本,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定了《香榧栽培技术规程》、《香榧籽质量要求》等国家行业系列技术标准。
在这一系列的支撑下,近三年来,课题组和相关参与单位利用榧树种子催芽技术、周年嫁接技术累计培育了560万株实生苗、375万株良种嫁接苗,推广良种种植15万亩;新建高效栽培示范1.4万亩,示范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2.2万亩,推广面编辑香榧新老产地,累计增收香榧43万公斤,共计产生经济效益25280万元,使香榧这个古老树种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致富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