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文章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协同育人模式不问起点直插前沿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理工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4-21 14:44:12

      这座预算高达250万元的“小屋”需要上百万元的赞助,这个数字对于大学生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面对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学生们用专业的合作方案打动企业,比如企业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取得的科研创新,企业将有机会共享这些技术财富。也就是说,太阳能房屋将是企业和学生共同进行技术革新与应用的试验田,这一点满足了企业的最大需求,为团队赢来了中建四局、兴业太阳能、施耐德电气、中建钢构等多个主力赞助商。

      另一方面,学生们带来了学校建筑设计院工程师,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全方位支持和指导。而当小屋最终以390万元售出后,这些竞赛也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反哺多项专利。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在完成着“从设计师到施工匠”的“华丽转身”。

      “很多设计缺陷到了建造时才会。”技术组杨晓波说。而“拧螺丝”则是参与房屋的组装的朱彬干得最多的事情,朱彬与团队们一起制作了上百个模型,以此检验搭建房屋的可操作性和美观度。“建筑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能够建造出来,这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则将校企合作引入学生的课外科技竞赛中。为了让竞赛的题目更具有趣,学院在“IT创新创业大赛”中不仅设立了手机应用等行业内的热门方向,还邀请企业、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设计赛题:企业出题——赞助不仅是给钱,还要给出企业在研发领域中遇到的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专业教师出题——课堂知识不再是脱离实际应用的“口头支票”;学生出题——啃资料、翻资料,难倒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学院还与三星、腾讯、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3个校内实习和25个校外实习;建立了被学生们称为“学术型”的微软、IBM、华为等10家企业学生俱乐部。

      机制创新:多类型、多途径、多形式,多条腿走

      “在海心沙的设计上,应该使用一些多技术以形成数字化的互动景观,增加市民参与度。”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27号教学楼内,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生联合组合的6个项目工作组正在用英文汇报他们在过去一周内的工作。

      “我觉得非常有趣,两种不同的观念走到一起,这中间有一种张力,”美国学生奥尔加·梅萨说。

      “每年都要通过筛选和面试来控制参与工作坊的人数”,从2008年就一直参与国际联合设计教学的苏平副教授介绍道,学院与哈佛大学、大学伯克利分校、费拉拉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学等9所一流的国内外院校每年定期开展合作,累计开展联合设计教学和工作坊19项,已有70%的建筑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受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