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赔命价”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习惯法之一,一方面在本地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又充满着与法的文化价值相冲突的现象。这中间有很多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原因,对待这种民间习俗,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赔命价;法的价值;法律文化冲突;现代化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两个标准,他认为,所谓,一是指普遍守法,二是指被遵守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基于此我想提出两个我个人的思考,第一,为什么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的普及受到了极大阻碍?第二,所谓良法与恶法的区分标准中是不是应当渗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传统等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因素?我想以“赔命价”现象为来探究一下。
一、“赔命价”的民间习俗
通过了解“赔命价”的内容能够看出,绝大部分的“赔命价”现象是十分的,这无可非议,因为它们基本上沿用了古代部落、家族战争的简单处理问题、化解纠纷的形式。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国家法律的,另一方面对社会秩序也将形成极大的。从这一角度看,确实应当彻底革除这种落后的习俗,但关键问题在于“赔命价”现象为什么会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文明之风日渐强盛的今天反而越演越烈了呢?恐怕还不能仅仅归结为陈规的简单回归,这其中必然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其存在的合。如果这些而对“赔命价”这种习惯法进行简单的剔除,的,是行之不通的。一个仅仅崇尚武力、、强制力、,而忽视传承的、习惯、文化的国家是的,更是可悲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正确的将法制现代化问题放入到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靠“赔命价”,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赔命价”现象进行一些较深刻的分析思考。
二、“赔命价”在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中的现实表现
“赔命价”作为一种习惯法,不可避免地拥有习惯法所表现出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似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一般来讲,就时代遗存下来的习惯或风俗,从总体上多带有落后性和保守性,它同反应那个时代进步特征的法律文化之间寻在着矛盾、对立和冲突,对法律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在我们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本该属于法律涉足的领域,因为当地法制并不发达,往往依照着一些与法律文化相悖的习惯文化来加以调整,而且在该社会领域内,这种调整方式得到多数人的默认和赞许。这种状况不能不同法律文化发生冲突,而且由于其具有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往往是习惯在冲突中占据上风。恩格斯说:“伦理虽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特殊的历史惰性。”但是它毕竟是社会文明的内核和人文智慧的结晶。妄自忽视这些,已经给中国的民族建设留下了种种血一般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