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授论文被抄遇尴尬
“论文裁缝式”引出抄袭认定难及赔偿标准难确定的困惑 专家呼吁相关法规细则尽快出台
2006年,江西理工大学袁田华(化名)副教授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并发表在一本省级刊物上。然而,2009年一次网上搜索让他发现,他的这篇论文被抄袭了,于是他了之。但困难随之而来,在多次遭到、后,他一纸诉状告到法院,可由于涉及的人员多地域广,至今还未被立案。
江西省委党校研究所主任舒小庆表示,论文被抄袭还处在一个较难的阶段,同时“论文裁缝式”引出认定难及赔偿标准难确定的困惑。
自己论文成“中介网站”案例
袁田华的办公桌前,放置着一本2006年第10期的《企业经济》,他翻开至第102页,一篇题为《浅析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文章跃然纸上,大标题下署着作者:袁田华;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全文3800字吧,不算长,”说话间袁田华神色有些黯然,他告诉记者,为了撰写这篇论文,他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为了得到一手数据,我看新闻时都一边在做笔记呢”。
袁田华称论文完成后发表过程很顺利,“一发表就得到了很多同行和领导的认可,有关研究部门也给予了肯定”。
2009年暑假的一天,为写另一篇论文的袁田华上网查看着资料,他随手查阅了这篇2006年完成的论文。“真是一看吓一跳啊!”一番搜索后,电脑显示屏上的内容显然让袁田华很惊愕,这篇论文已被不同的网站大量转载,但很多网站转载后,连作者、单位名称都没有。
更加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有些网站竟是所谓的“中介网站”,他知道,这类网站是以帮助高校教师或学生“代写论文”为经营手段的。
一家“中介网站”的首页“案例”栏中收录了这篇《浅析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太了!”这让袁田华很恼火,“给人的感觉就像我是用他们的案例写出来的论文,或者是我找他们代写出来的‘成功案例’!”
或许可称得上为这篇论文迈出的第一步,袁田华开始按网站上的联系电话逐个拨打,所幸的是,部分网站一听说是作者不允许转载,便立即将论文从网上“拿下”。但很多没留下任何电话或“不搭理”他的网站,他还是没办法。
多篇论文与他的“长得很像”
袁田华发现他的这篇论文已在很多网站上被动了换标题、截内容、调顺序等不同程度的“手术”。而在他意料之外的是,简单“改头换面”后的文章,“作者”却换成了别人的大名,“作者单位”也是来自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