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央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任期科教战略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就科教战略相关问题专访了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胡鞍钢指出,需要正确地认识中国科教战略决策体制和实施过程,中国独特的科教战略决策体制了从“科教兴国”战略到“科教强国”战略统一和可行。未来需要将教育和科技进行有机结合,在继续用好“人口红利”的同时,注重“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中国成为世界科教强国指日可待。
独特的科教战略决策体制
胡鞍钢首先从我国科教战略决策体制谈起。他说,我国的科教决策体制十分独特,是指导中国世界科技创新大国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科教战略呈现出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据他介绍,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该战略旨在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教兴国”战略是将科技和教育作为兴国之基础的方略,超越了世界比较流行的“技术立国”和“教育立国”的提法,正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之一。1998年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正式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他本人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被称为“科教总理”。
这一时期,研发支出占G D P比重进入持续上升阶段。1997年研发支出占G D P比重仅为0.64%,2002年首次突破G D P的1%大关,达到1.07%。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比重也从1990年的2.9%提高至5.4%。1999年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高等学校扩招政策启动,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7年的9 .1%提高至2002年15%,中国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大学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在校生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胡鞍钢说,2003年起,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三大规划。
这一阶段,全国研发支出占G D P比重明显上升,到2012年达到1.97%,已经达到欧盟平均水平。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世界第一。到2010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比重提高至16.1%,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2000年的4 .22倍缩小至2010年的1.41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达到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翻了一番,到2012年达到30%,成为世界本科生、研究生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国家。2010年全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 .19亿人,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