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斯:从未谋面,却结缘中国
当地时间9月2日,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科斯在当地医院去世,享年102岁。
这位百岁英国绅士对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来说并不陌生。上至中国最高智库机构、中至企业家乃至经济学爱好者,都有一大批“科斯粉”;而从未踏上中国这片热土的他,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中国迷”。他说,未能踏上中国这片热土,是终生最大的遗憾。
“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科斯的“中国情结”至死不渝。就在科斯的百岁诞辰前,他还在研究中国和越南经济的崛起;就在去年,科斯与其助手、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王宁合著的《变革中国》引起新一轮中国讨论;甚至就在今年8月,他还计划10月底踏访他神交已久的东方古国……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鲁元珍
大器晚成,81岁获诺贝尔经济学
1910年12月19日下午3时25分,在英国伦敦近郊的威尔斯登小镇,一名男婴呱呱坠地,成为科斯家中独子。不像其他传奇人物,这个男婴并不起眼,他胆小,甚至有腿疾,需要依靠辅助设备来行走。
年幼之时,小科斯由于腿疾就读于一所残疾学校,就在这期间,小科斯就“结识”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不到十岁那年,小科斯读了红极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他被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吸引,虽然当时中国正在经历战争。
几经辗转,科斯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并在22岁那年获得了商科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6年,并于1951年获得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成为大学院的教授。
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期间,年仅26岁的科斯发布论文《公司的性质》,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给出了企业如何产生的原因。
他认为,市场交易行为存在成本,这些成本包括讨价还价、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以及时间成本等。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这一独特视角,直到今日,仍被经济学界惊叹。
不过,在当时,科斯的理论并未得到重视。甚至于22年后的1960年,50岁的科斯再次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的产权理论也受到同样的“待遇”。
直到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施蒂格勒,将科斯的理论进一步归纳并形成“科斯”,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时,经济学界才开始重视科斯的这一理论。
产权理论提出30年后,81岁高龄的科斯借此获得经济学界最高殊荣――诺贝尔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