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名家合影。前排:罗元恺、黄耀燊、刘赤选、李仲守、钟耀奎,后排:珪、李任先、刘亦选。
1994年,罗元恺八十诞辰与女儿罗颂平、女婿廖新波合影。
罗元恺与夫人廖锦华(1956)。
20世纪是中国文明裂变与再造的时期。狂澜突进、风雷激荡的东渐之下,传统医学与传统文化的其他领域一样,重大冲击和。
1924年9月15日,广州海珠中麻行街84号,经过近10年艰苦筹备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礼堂里,木刻篆体校训赫然:“上医医国,先觉觉民。”广东在全国树起了中医办学自救图强的旗帜。
这杆旗帜穿越近百年风雨,一直屹立不倒。广东至今仍是全国中医药群众基础最好的地区,喝凉茶、煲汤等养生民俗近年还成功“北伐”,“中医药强省”成为一张广东名片。
历史不会忘记一批扛旗的人。他们为中医而生,在现代社会捍卫传统医学的,在颠沛中风雨传灯。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来担任校长的罗元恺,就是一位旗帜性人物。
他是岭南妇科圣手,从医60年,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成为广东人尊敬的“送子”。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首批中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和第一代学科带头人,他创建的学科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他主编的《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在全国影响深远,构建了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学科体系。他培养的学术团队已经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作为中医教育家,他中医近百年沉浮兴衰,一生投入中医教育,终为岭南杏林留下一片青翠。
出身儒医世家
头名成绩毕业于广东中医药学校
罗元恺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罗棣华是私塾的教师,精通国学,以儒通医。他在南海西樵山开诊所,后参加北伐战争,做随军军医,晚年在广州市洪德开中医诊所。他养育了十一个儿女,罗元恺排行第七。
罗元恺从小就跟随父亲,曾在私塾念过书,五经、古文诗赋,并在父亲的熏陶下,开始接触中医,中医汤头歌诀,随父侍诊,被称为“医生仔”。
1930年,罗元恺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校5年,他了内、难、伤寒、金匮、本草、温病等经典著作,对中医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与同班十位同学组成“克明医学会”,共同研讨学习中的疑难,撰写医学论文,互相交流。其后还出版了《克明医刊》。
当时,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开设了西医基础课,罗元恺掌握了解剖学、生理学等现代医学知识,而且对张锡纯、陆渊雷等汇通派医家的著述亦有所。他认为,中医与西医虽理论体系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不应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