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贵大科研如何“化茧成蝶-农林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3-04-10 12:10:55

      我校教师庞驰补充道:“有了人才经费也很好解决。吸引人才最关键的不是钱,关键是能否提供一个对他做事有利的。贵大现在还不具备吸引优秀人才的优越条件,贵州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面相比都很难吸引到杰出人才。”

      “一个高端人才能带出一支队伍,科研水平就会越来越高,经费也会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关键还是人才。”

      人才问题如何解决?

      一方面是输血,依靠外部引进。“学校应该花血本培养专门的科研人员,产出标志性;个人应该积极起来,主动进取、潜心研究。”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院长许道云。

      一方面是造血,着力内部培养。“在研究型与教学型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者划分,看到两者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与研究之间相辅相成。”材料与冶金学院党委郭林桦。

      “能出校门,能进课堂”

      如此多的科研项目,有多少是写在论文上,锁在柜子里?能否及时为现实生产力?

      我校科技处处长许厚强介绍到:“截至2012年,我校实现技术转移、项目达2374项,经费近3.5亿元,在绿色农药创制与产业化开发、高速重载列车关键材料研发、优质抗病烤烟新品种选育等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校农药学科团队在荔波建起了两万多亩的防治试验示范区,从白背飞虱带毒率的早期监测预警、速效性杀虫剂和缓释性杀虫剂控制白背飞虱、自主创制新型病毒剂防治病毒病三项创新技术,开展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集成示范推广,是我校科研服务社会的一个经典案例。

      科学研究走出校门,与企业“联姻”,是促进科技的“法宝”之一。去年,我校开展博士进企业活动,选派22名教授、博士到1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与瓮福(集团)、贵州开磷(集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项目354项,与省内外签订合作项目277项,涉及横向经费1亿多元。

      如何避免科学研究陷入“重应用开发,轻基础研究”的?许厚强处长介绍说:“基础应用性科学是目前贵州很多企业的需要,高校有研发团队、技术设备,原始创新应来自高校。贵大要加强农业、生命科学、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杜绝有原始创新,却后劲不足的。”

      据了解,近年来学校出台了《贵州大学科技开发及推广管理暂行办法》、《贵州大学科研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对获得国家自 然科学、国家发明、国家科技进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及省部(委)级的科研等进行励,最高金额可达20万元。

      如果说技术转移是科研的战术性,那么课堂教学就是科研的战略性。科技处许厚强处长说:“高校教材编写受年限的,最新的无法体现,以及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很多基础研究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最新科研就可以通过科研团队、教授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

      人文社科处洪名勇处长更是在其论文《促进科研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为例》上论述到“丰硕的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他认为科研为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传授一些前沿的新课程,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不断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提升科研能力,任重道远,道曲折,前途。许道云教授:“国家政策、学校管理或者个人问题,都需要慢慢改善,这个是急不来的。”

    上一页  [1] [2] [3]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